甚至,無人機本身就能充當目標指示器,提供gps坐標引導,直接精準定位目標。
所以1969年,阿美莉卡的gps系統上線,1970年gps完善,34顆衛星全部都明晃晃在天上掛著。
新一代,基于gps打造的無人機已經被運到了越戰前線。
不過它不是用在越戰前線,而是用在高棉。
在得到尼克松批準后,阿美莉卡和南越在1970年的時候赫然入侵高棉。
因為北越在高棉的東部建立了大量的軍事據點,包括了武器、彈藥和物資。
阿美莉卡不敢越過華國畫的線,他們選擇進攻高棉來打開局面。
在原時間線,這也間接導致了后來大波波的上臺。
高棉和安南沒區別,氣候相似,地理條件也相似。
這里彌漫著濕潤的泥土味,過去阿美莉卡大兵最討厭這個味道,西貢海邊士官們休息的地方,那兒的海水味和這個形成了鮮明對比。
以至于士兵們一聞到泥土味,就會想到死亡,想到隨時有可能竄出來的樹人,隨時可能出現的子彈。
朗諾事變后兩個月,阿美莉卡的入侵行動已如火如荼展開。
和原時空,單純的地面部隊推進不同。
這次是新一代無人機,代號天鷹的無人機在這里實戰。
為什么要選擇在高棉實戰?而不是越戰一線?
因為華盛頓方面擔心,這些無人機的殘骸被華國拿走后,會迅速研究出反制武器,導致它的威力下降。
他們希望能夠在高棉獲得一手的實戰數據后調整完大規模生產后,一次性在越戰前線投放,獲得某些戰略上的優勢。
華國當下在高棉的存在非常薄弱,而且華盛頓認為哪怕在高棉無人機墜毀,他們的地面部隊也能完成回收。
阿美莉卡的軍事專家和工程師團隊從西貢的空軍基地啟程,乘坐一架c-130運輸機,穿越安南邊境的云層。
領隊是來自特萊迪茵技術有限公司的艾倫·哈里斯博士,一位五十出頭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gps研發團隊的核心工程師之一。
前面提到的瑞安無人機的制造商瑞安航空,已經被特萊迪茵在前年的時候給收購了。
“伙計們,”他在機艙里對團隊喊道,“我們不是在打仗,我們是在重塑戰爭,教授幫我們找到了上帝的眼睛!”
作為在林燃身邊工作過的工程師,艾倫·哈里斯對林燃可以是崇拜。
他可是親眼見證了,大家都只有一個粗淺思路的時候,林燃是怎么把思路變成現實的。
nasa內部從事gps項目的研究人員一致認為林燃起碼加速了十年。
在身邊是空軍上校詹姆斯·雷諾茲,這是實戰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自國家偵查辦公室,他負責將實驗室的想法轉化為戰場的武器。
團隊中還有幾位年輕科學家,手持筆記本和信號測試儀,他們在飛行中反復檢查無人機的數據鏈路。
這些天鷹是基于瑞安147型的升級版,融合了gps接收器,能自主導航、實時調整路徑,甚至是在叢林迷霧中鎖定北越的補給倉庫。
運輸機降在高棉邊境的一個臨時前哨基地,塵土飛揚中,指揮官威廉·阿伯納斯將軍已等候多時。
第二天的黎明時分,測試開始。
叢林邊緣的指揮帳篷里,屏幕閃爍著衛星信號的實時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