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華國的7n突破,沒人知道這是一場颶風的開端。
外界以為這是終結,是從2018年華國芯片大基金深耕半導體產業多年來的一次集中式成果爆發。
媒體很關注,各國政要很關心,是人是鬼都要出來兩句。
像歐洲,壓根沒有什么芯片產業,歐盟布魯塞爾的高官們也要出來喊話,些什么華國的進步固然讓人感到高興,我們關注全球創新的推進,但我們必須要確保這種進步建立在公平競爭、透明度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
這還算友好的。
不友好的就在,我們要加強戰略自主性,確保供應鏈的韌性。
后者的潛臺詞是在,你價格再便宜我也不會考慮購買你的芯片產品,因為購買了就是失去自主性。
實際上歐洲有半毛錢戰略自主性嗎?
北溪被炸,如此重要的事情,沒人去查、沒人敢查,一些零星的爆料被淹沒在信息海中。
這件事的影響也就僅此而已了。
民眾們不關注。
什么是7n,什么全產業鏈,華國掌握了又有什么影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外國民眾都不關心。
部分youtube上的自媒體做了科普視頻,來講述這件事有多了不起。
尤其是歐洲關心科技的自媒體博主,因為歐洲也有芯片法案,他們希望通過430億歐元的投資,來確保在2030年的時候,全球有10%的芯片在歐洲本土生產。
馮德萊恩在2021年國情咨文演講中,為歐洲的芯片戰略設定了愿景。
youtube上的歐洲科技類博主把歐盟的計劃和華國的進展拿出來對比,他們會強調這件事的難度,這可是半導體全產業鏈從零開始,要突破的地方太多了。
同時也開始暢想起,歐洲在2030年的時候也能像華國一樣做到。
這不僅僅是因為華國行我也能行的想法,更是在于歐洲的目標和難度都要低得多。
阿美莉卡能把asml給禁了,但它不可能不讓asml的光刻機不賣給歐洲。
歐洲不需要做多少自主研發的工作,他們需要的僅僅只是依賴自由陣營現有的供應鏈,攢一個局出來就好了。
這有難度嗎?
歐洲的youtube博主們如是想到。
歐美的民眾們毫不關心,視頻播放量比他們平時的視頻低上一截。
在傳統媒體上,這件事更是直接被凍結了,被低調報道。
像紐約時報有報道嗎?有,但是普通讀者在官網上得往后翻五頁才能翻到這篇報道,單靠推送,它甚至還沒有大t隨便一則推特發散而來的新聞稿十分之一的熱度。
反而是東亞地區更有感。
歐洲官員純口嗨,東亞可不是,這關乎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無論是高麗還是霓虹,又或者是4v地區,他們都有大量的半導體產業。
這里可是全球范圍內,半導體產業最密集、競爭最殘酷的地方,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起海嘯,更何況,這是直擊產業核心的颶風。
寒氣的傳導,足夠傳導到每一個人,不管他是否從事半導體行業,都會被此影響。
一位在三星電子代工部門工作十年的工程師,在內部匿名論壇上寫道:“我們內部一直認為,在7n這個節點,華國至少還有五年的差距。
現在看來,我們完全低估了華國的追趕速度。
這不僅僅是技術追趕,這是供應鏈的全面獨立。
這對我們的非存儲業務而言是致命的。
如果華國本土設計公司開始轉向本土代工,我們每年將損失的訂單不是百分之十,而是百分之三十。
這樣的速度如果持續,他們什么時候會到5n,又什么時候會到3n,甚至是2n,追上臺積電的進度?
到了那個時候,高麗的半導體產業還有存在必要嗎?我們是否又會像造船業那樣,被華國實現黃金交叉?”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半導體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