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估計雷總心里會罵死我,他去一趟是10億,你們是500萬,這價差有點太大了,正常來心里很難用早買早享受來服自己。
它能容納兩名宇航員,今天晚上,我們就要用它來完成一次從月球到地球的快速返程測試。”
簡單的解釋結束后,林燃掃了一眼彈幕,挑了一個最集中的問題。
林燃:“好的,第一個問題,‘電磁軌道是如何將載人飛船加速到月球逃逸速度的?人不會被壓扁嗎?’問得非常好!這是最核心的技術難題。
眾所周知月球的逃逸速度是2.4公里/秒。
在20公里的軌道上達到這個速度,載荷承受的加速度會很大。
為了保護宇航員,我們采用了多級線性加速系統,也就是我前面所的,在不同階段更換了新的電磁材料。
同時結合了液態緩沖座椅。
簡單來,加速度會被分散到整個軌道上,宇航員承受的峰值加速度被嚴格控制在4g以內。
4g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們坐過山車時,最刺激的那個瞬間。
普通人完全可以承受,當然,宇航員都經過嚴格訓練那就更可以了。”
林燃看著第二個問題:“很多朋友問,沒有傳統燃料,怎么變軌?
不是沒有傳統燃料,而是傳統燃料很少,另外配備了新型霍爾推進器。
我們靠傳統的化石燃料發動機做變軌,靠新型霍爾推進器做細微的角度修正。
靠這兩者配合,結合鵲橋上的導航系統,來準確完成兩次變軌,一次從近月軌道到地球轉移軌道,另外一次就是從地球轉移軌道進入地球的高橢圓軌道,準備再入大氣層。
彈幕中開始出現關于飛船返回地球的熱防護問題。
林燃回答道:“對,大家都知道,飛船返回地球時會與大氣層劇烈摩擦,需要隔熱層。
這艘飛船最酷的地方在于,它的隔熱層是月球制造的。
我們利用月壤中富含的二氧化硅、云母粉,在月球3d打印工廠里合成了復合隔熱材料。
宇航員在月球上,通過自動化噴涂系統,為飛船重新穿上隔熱盔甲。
這套隔熱層是消耗型設計。它在高速返回地球時,表面的升華物質會揮發,留下微孔碳化層,有效隔熱。
這就是為什么鵲橋在返回地球后,表面會黑乎乎的。因為它的隔熱層,是用完即棄、就地取材的。
這套系統在過去一年時間里,已經進行了充分的完善和優化。
它能適應不同形狀的宇宙飛船。”
“電磁軌道的本質是太空炮,這會被視為潛在的動能武器發射平臺,引起地緣政治的動蕩,這是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這位ip在霓虹的華人朋友,你這問題是不是有點太專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