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費了納稅人數百億美元,卻在荒涼的中央谷地只勉強修完一段、最終淪為史密斯專員象征的項目。
“看看加州那條爛尾的鐵軌,再看看月球上的鋼鐵之龍。
我們連在沙漠里修一條平整的鐵軌都做不到,還談什么在月球上發射飛船?”
這是阿美莉卡網友心中的共同疑問,是所有阿美莉卡的有識之士在面對自身衰時的集體哀嘆。
歷史是一種輪回。
當前黑海造船廠廠長尤里·馬卡洛夫被問及要如何才能將蘇俄解體時建造到一半的瓦良格號建造完成時,馬卡洛夫答道:
“我需要蘇俄、莫斯科、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
馬卡洛夫的話,是舉國體制的史詩級寫照,是一個時代工業能力的最高贊歌。
阿美莉卡網友將這句話,直接投射到了華國的月球軌道上:
“華國建成了月面鋼鐵之龍,因為他們擁有那個偉大的國家。
他們有能力整合頂尖的超導材料技術、能源核反應堆技術、月壤3d打印技術以及數十萬名工程師的意志,實現一種國家級的意志投射。
而我們呢?我們擁有華爾街的資本、頂尖的創意和馬斯克的天才,但他們被無盡的政治內耗、利益集團的扯皮、以及對成本的過度追求所束縛。
我們早就失去了那種不計代價,只為目標的集體動員能力,這種能力也永遠不會回來。”
這次的太空救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肌肉秀。
事情發生后的當天,在哈佛的一個公開論壇上,米爾斯·海默被臺下學生問起此事的時候,他道:
“在國際政治的冷酷叢林中,只有權力才是最終的貨幣。
美元是權力的背書,我們正在失去權力。
這次看似是救援,實際上是戰略威懾。
我們必須剝開民用技術的外衣,看到其核心的軍事潛力。
gps以越戰為起點,所帶來的影響,也就是體系化、信息化的戰爭模式在海灣戰爭中徹底成熟。
同樣的,華國這次展現出來的核心能力在于跨百萬公里、高精度、極速響應的軌道機動能力。
他們能夠精準計算并攔截一個在深空漂流的目標,并在極短的時間窗口內完成變軌。
這在民用上,是救命的技術;但在軍事上,它就是一種終極的太空武器。
如果華國能精準攔截一個高速漂流的逃生艙,那么他們就能同樣精準地攔截或打擊任何在地球軌道、甚至地月空間運行的衛星或軍事資產。
這次救援,證明了華國擁有在廣闊的月球引力場內進行快速反應和權力投射的能力。
這意味著他們有能力在月球上建立一個禁飛區。
他們可以在不發射化學火箭、不制造可見火焰的情況下,對任何進入月球軌道的他國資產構成巨大威脅。
實際上我們已經失去了月球。
所以為什么,月球上總統建的基地沒人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