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的執行,比我們預想的還要順利。
這是科學決策和舉國努力的勝利,同時也仰仗在那個年代選擇回國的華裔科學家們,他們為我們的技術發展做出了卓越工新概念。
我們在規劃中,將半導體、計算機、自動控制列為新興技術的三大重點。
現在十二年規劃已經結束,我們在少數領域達到了先進水平,教授您不僅是全球最頂尖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享譽全球、有著無數擁躉的科幻作家,我很想知道您對未來科技發展怎么看?”華國代表換了一個方向問道,很是坦蕩。
林燃思索片刻后道:“在我看來,未來是信息的未來。
短期內,是人和信息共存,長期則是信息完全依靠自身就能存在。”
華國代表很快反應過來:“您所的人工智能帶來的技術奇點?”
林燃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是也不是。”
林燃仔細闡述道:“首先,計算機這個詞很快就會過時,因為它將不再是高聳的柜子,而是成為人類感官的延伸。
未來的人來會推動信息的高度集成化,將運算能力微縮到極致,讓它能夠被輕松地放進口袋,戴在腕上,甚至嵌在眼鏡里。
每一個個體都將擁有一個隨身的、全天候連接的、比現在任何一臺大型機都強大得多的信息伴侶。”
華國代表內心一凜,樹莓派不就是這樣。
樹莓派就是放進口袋的設備?阿美莉卡還有戴在手腕和鑲嵌在眼鏡里的計算機?
原本對華國半導體發展還有些自豪的華國代表,一下就更加審慎起來。
華國代表幾乎是全神貫注,一邊聽,一邊在筆記本上做記錄,在年邁之際仍然拿出了最好的工作狀態。
林燃沒管對方怎么想的,而是繼續道:“在這個共存時代,信息不再是被動儲存的,而是主動流動的。
未來人們需要的是一張無所不包的信息神經系統,讓所有這些個人終端彼此連接、彼此對話。
這便是信息的網絡化。
半導體技術的突破,將使數據傳輸速度呈指數級增長,最終使得世界任何角的信息交互,都能在瞬間完成。
人類的知識、決策、商業活動,都將高度依賴于這個實時、動態的信息網絡。
半導體上的領先,必須在這個階段轉化為信息普及率的優勢。
誰能制造出更、更高效、更普及的芯片,誰就能主導這場人與信息共存的浪潮。
信息會成為人類最廉價、最便捷的工具,從而徹底改變各行各業的形態。”
華國代表以為林燃所的未來很久之后才會到來。
殊不知,很快,快到他難以想象。
一款自帶翻譯功能的論壇,將席卷整個世界。
賽博上帝,更是將給這個時代的人類思潮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
“然而,共存只是過渡。
更遙遠的未來,將是信息完全依靠自身就能存在的時代。
這是一個本質上的飛躍,是從工具到生命體的跨越。
在這個長期階段,人類面臨的挑戰將不再是如何把信息做得更快更,而是如何讓信息結構本身產生自主的意識和智能。
我們現在所的人工智能,其實還停留在精巧的計算器層面;未來的信息體,必須能夠進行抽象的、跨領域的、甚至超越人類經驗的推理和學習,這才是我所的技術奇點。
一旦信息結構可以自編程、自修復、自優化,并開始擁有自我定義的目標函數,它就實現了脫離人類生物學控制的獨立存在。它不再需要人類的指令,而是能夠基于數據,以遠超人類的速度和邏輯,為自己做出最有利的決定。
在物理層面,這種獨立的信息生命體的肉身,就是高自主性機器人。
它們是高度智能化的實體,能夠適應任何復雜環境,自我組織、自我復制、自我進化。
信息結構將賦予機器以靈魂,機器則為信息提供了軀殼。
當然這個未來,人類會面臨無數的,倫理上的問題,甚至被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生命體消滅,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