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讓我們住在原本的宮殿里,還擅自以曹魏天子的名義,上表你祖父為扶風王,命部下為益州刺史,各領州郡,自夸說:“諸位幸虧遇到了我,不然怎么能夠善終呢?”又說:“姜維確實是有才能的,只不過是遇到了我這個天敵而已。”還同時征召蜀地百姓,打算在江水中建造船只,乘勝東下,攻滅東吳。
我該如何評價呢?鄧艾他確實是軍事上的天才,但卻是政治上的矮子。他立下了滅國之功,本來就是不賞之功了。竟然還自作主張,安置朝中官員,尤其說要封你祖父為扶風王這件事,要知道,連當時的司馬昭都還只是晉公!
更別說還打算滅吳,滅吳以后,他的功勞比晉公還大,要怎么封賞呢?他這樣的做法,完全是自尋死路。所以很多人都暗地里嘲笑他。
但他死后,該怎么辦呢?我們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呢?我們都很茫然。
到臘月的時候,我們聽到消息說,魏軍主帥鐘會正在率軍前來與鄧艾會和,這時我們還在被看押,雖然吃喝無憂,可沒有冬季御寒的衣物,所以鐘會就派了人來送冬裝。本來是平平無奇的一件事,但你父親在衣物的夾層里發現了一匹寫了字的信件,開篇寫著:“愿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上面還蓋了大將軍的印戳。
再讀信中的小字,我們這才知道,原來大將軍已經假降了鐘會。
他看出鐘會與鄧艾勢同水火,司馬昭又容不下鐘會與鄧艾,所以他打算借助鐘會之力,先除去鄧艾,然后消滅其余曹魏將領,而鐘會沒有嫡系,要掌握軍隊,也只能任由他擺布,這樣就能夠恢復大漢社稷。若計劃成功實施,說不得還能乘勢再次北伐,一舉奪下關隴三州呢!
但這不是大將軍一人能完成的計劃,他在信中說,他眼下長期在鐘會身側,并不能指揮軍隊,很多條件尚不成熟,等他除去鄧艾之后,就再派人和我們細談。
我們得到消息后,一時震撼得都不知該如何是好。皇帝都下令投降,可麾下的將領仍然矢志復國,這是亙古以來都沒有出現的奇事。戰國時韓魏趙三家滅智,豫讓為舊主智伯報仇,也不過是毀壞自己身體隱藏身份,以求殺死仇敵,這就傳為千古佳話,但和大將軍的所作所為相比,又何值一提呢?
這樣的賢臣卻還要被皇帝猜忌,被同僚攻擊,導致社稷因此傾覆,我們這些人真是羞愧地無地自容。你祖父翻來覆去地看大將軍的信,沉默半晌,突然對你大伯說:“無論此事成與不成,我都無顏再見大將軍了,這件事就由你去負責吧。”
你祖父的意思很明白,要他像大將軍一樣矢志復國,他有自知之明,他做不到,只能讓你大伯去做。但若是真成功了,他也無顏再做皇帝,就相當于變相地傳位給你大伯了。
大將軍的動作非常迅速,過了大概四五天,也就是在景耀七年的正月初一,鐘會突然抓捕鄧艾,以謀逆罪名將他檻送京師,所謂的一代名將,最后還是倒在了自己老對手的手里。
然后第二天,鐘會就撤走了大部分看管我們的人員,還換來了幾個我們相熟的侍衛,我們幾乎可以在宮城里自由活動了。
也是在那天當晚,有個宮女來宮中送飯時,在食盒里藏了一封信,里面帶來了大將軍最新的計劃:
他已和鐘會說好,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抵達成都城,而后鐘會會把所有的蜀漢舊臣、魏軍軍官召集到城中議會,而大將軍的軍隊就留在城西的永平橋、長升橋二處。只要等軍官召集之后,他逼迫鐘會將其殺死,而城外的軍隊則乘勢發難,奪下成都的所有城門,大局就定下來了。
這個謀劃的要點在于兩處:一是大將軍在城中能否順利殺死魏將,鐘會是否會聽命于他,但事情已經進展到現在這個地步,我們只能信任他;二是誰來主持城外的漢軍發難,畢竟城中召集軍議,不只是魏將要前去,所有的漢軍軍官也要前去,否則就會令人生疑。而在軍中無將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執行這個計劃的。
所以大將軍的意思是,需要一個能令所有漢軍無條件相信的人站出來。這個人最好是你大伯,他是蜀漢太子,只要一現身,漢軍將士一定會相信他,聽他號令。
當然,這些都是我聽來的,具體的細節可能有所出入,畢竟事關重大,除去你大伯和你父親外,其余人并不知道更多。
我想你一定會好奇,這里面為什么會有你父親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