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套下來,劉羨的政令確實是卓有成效。等到六月的時候,消息傳播開來,自河東處來長安經商的商隊,幾乎過半都選擇走龍門渡渡河,夏陽的市集也因此漸漸繁榮。至少可以不用再跑去河東,就能買到足用的紙張了。
除此之外,劉羨還在夏陽城北建設了一座牧場,恢復了縣內荒廢了近二十年的鐵官司,又在大河邊造了一座水磨坊……雖然在一年之內,受限于夏陽貧瘠的人力,很多都是只草創了一個框架。但相較于他來時的夏陽,可以說已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等到了八月份,征西軍司集曹掾,辛冉一行人來到夏陽的時候,他們不免感到極為驚訝。
因為在征西軍司的檔案里,夏陽應該是一個僅有三百余戶的小縣。這種戶數表現在現實里,按道理來說,應該只有縣城周圍幾里地有人耕種。但在他們這一路走來,發現卻并非如此。
路上遇見的民居雖少,但不時可見。官道兩旁的田地里,雖然有些在拋荒,但是耕種的也不在少數。看上去人煙和南邊的頜陽縣相差仿佛。但官道上的行人卻極多,不時可看見馱著貨物的馬隊擦肩而過。
而等他們看到夏陽城外時,就更感到錯愕了。
夏陽城的城池是修葺過的,如今坍塌缺口的部分基本都補好了,和過去相比煥然一新。但在這群外人看來,這是理所應當的,很正常。但城外的集市卻達到了一個極為可觀的規模,幾乎可以與城池占地等齊。雖然還比不上長安與長安的集市,但也可以和臨晉、安邑這種大縣的市集相提并論了。
給眾人引路的馮翊督郵王奮感嘆說:“去年我來到這里,都是自汾陰走小道。沒想到一年過去,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為首的辛冉卻沒有同感,他對眼前的景象無動于衷,心里甚至有些煩躁,他本人是實在不想來到夏陽的。
作為趙王長史孫秀的好友,隨著孫秀執掌了征西軍司的大權,他也跟著得道,討得了征西軍司集曹掾的肥差。集曹,顧名思義,就是征集征西軍司境內下轄的所有物資,其中有多少油水,這完全是不言自明的事情。
而在這個時節,他本來應該在長安養尊處優。只需要派手下人去調撥各縣賦稅,然后對著賬冊簽字畫押即可。
但前些日子,孫秀親自來見他,笑嘻嘻地說:“德余,我有件事,你幫我走一趟。”
辛冉莫名其妙,但也不好拒絕,只能問:“什么事?”
“去催收一個縣的戶調。”
“啊?為何?”辛冉滿臉狐疑,這件事交由手下辦就可以了,何必讓自己親自走一趟呢?
孫秀咧著嘴,一手摸著下巴,眼睛笑成了一條縫,回答道:“嘻嘻,因為這個縣的縣長非同小可,要有人壓得住場子。”
辛冉熟悉這個表情,這是孫秀想要整人時就會露出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