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量少,所以壓價很低,李大鳳其實也賺不到幾個錢,但聊勝于無,總比閑著好。
而李驍在看到她的紡機之后,便是有了靈感。
想到了一種更好的紡紗機。
西方工業革命的開端之作,珍妮紡紗機。
聽起來有些高大上,但實際上卻非常簡單。
就是將原本橫著的錠輪豎起來,增加單紡機的容納空間,由一個錠輪變成八個錠輪。
然后,又將原本的手動搖柄,變成腳踏動力,解放了一只手。
最后又安裝了羅拉裝置、分梳部件,調整了下張力裝置。
一臺簡單的珍妮紡紗機就做好了。
當然,現在被李驍做出來的肯定不能叫這個名字了。
李驍給它取名叫河西紡紗機。
其實,這種多錠輪紡紗機在明代徐光啟的【天工開物】中就有描述,幾乎和工業革命初期的紡紗機是差不多的。
說明,我國在明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紡紗機了,只不過滿清的出現,直接讓江南商業遭受了滅頂式的打擊,各種技術也出現了斷層。
不然的話,工業革命或許會在更早的華夏大地上出現。
看著秦大妮對這紡紗機愛不釋手的樣子,李驍也是呵呵一笑:“肯定是好用很多呢。”
“這臺紡機一次能紡八條線呢。”
隨手拿起秦大妮之前弄好的毛線,在手中輕輕揉捏了下。
挺結實的,不容易扯斷,完全可以用來紡織羊毛呢。
這是一種比棉布更好的布料。
比棉布更加保暖,受力性也更好。
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縮水。
再則就是羊毛不像棉花那般高產,無法做到大范圍的推廣。
“咋都跑后院子來了?”
就在李驍幾人說話間,老爺子背著雙手走了進來。
老爺子這一天也沒閑著,和李驍一樣都在割草呢。
剛剛趕著羊群回來。
聽見了三鳳的聲音之后,便是趕緊走了過來,畢竟后院放著的都是他打鐵的東西,有棱有角的,比較危險。
“爺,你來看看,我大哥弄出來的這堆木頭,真的能紡出羊毛線呢。”
三鳳看到老爺子過來,眼睛也是亮了一下,仿佛是抓住了顯擺的機會。
說著,便是代替了秦大妮,站在了紡紗機前面。
伸手拿起一把羊毛,輕輕梳理,放在了轉輪旁邊,隨后,輕輕踩踏腳輪,有了動力之后,轉輪開始轉動起來。
將羊毛纖維均勻地拉扯、梳理,讓其變得整齊、順直。
錠輪飛速地旋轉著,將經過梳理的羊毛纖維緊緊地捻合成強韌的紗線。
這個過程并不復雜,很快,錠子上的紗線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個個飽滿的線團。
老爺子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也是有些愣住了。
轉頭看向李驍:“這段時間,你搗鼓出來的就是這玩意?”
這玩意?
雖然老爺子語氣平靜,但是李驍還是能聽得出他不以為然的樣子。
對這臺河西紡紗機,有點不尊重啊。
“這可不是一般的玩意。”李驍搖頭說道。
“普通的紡機,一次只能紡出一根線,而這臺紡機一次能紡出八條線,甚至十六條線也沒問題。”
“原本十六個人干的活,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干完,能省不少功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