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漫長的冬日終于悄然落幕,陽光漸漸變得暖煦,為這片銀白大地帶來了新生的力量。
原野上,厚重的雪層慢慢消融,露出了蟄伏許久的草尖,嫩綠的新芽迫不及待地從濕潤的泥土中探出頭來,好奇地張望著這個嶄新的世界。
而金州的漢民,在這整整一個冬天都沒有閑著。
李驍將金州的所有工匠都召集了起來,組建了一家‘河西兵械行’。
專門鑄造兵器。
由老爺子帶著一批信得過的老哥們,進行兵械制造的第一個步驟。
也就是煉制烏茲鋼。
然后就將一個個的烏茲鋼錠送到其他鐵匠的手中。
這些鐵匠根據各自的任務,將烏茲鋼鍛造成各種各樣的兵械。
其中最多的就是箭頭和甲片這兩種。
烏茲鋼鍛造的箭頭,比普通箭頭更加堅硬,破甲能力更強。
而烏茲鋼鍛造的甲片,也同樣比普通鐵片有更強的防護力量,是棉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個漫長的冬天里,河西兵械行一共鍛造了十幾萬支箭頭,一千多把騎兵刀,兩千多支鉤鐮槍,以及一千副棉甲。
不是不想制作更多棉甲,而是棉花不夠了。
以每副棉甲七斤棉花來算,一千副棉甲就需要七千斤棉花。
直接將李二棍子前兩次從大漠買來的棉花,全部消耗一空。
所以,當北疆漫長的冬季過去,路上的冰雪開始融化之際,李二棍子便是準備再次出發,前往大漠。
河西酒行。
幾十個漢子正從屋子里將一壇壇的西風烈酒搬出來,裝在馬車上。
經過一個冬天的釀造,河西堡中已經有了三千壇的西風烈存貨,擠滿了好幾個院子。
同時也直接促進了制陶行業的發展。
金州的陶器基本上都是來自于黑山寨的一戶人家。
因為有著來自河西酒行的訂單,這戶人家也發了財,開始雇傭人幫著燒陶了。
金州有了第一家制陶廠。
馬車前,李驍與李二棍子并肩而立,看著大量的酒壇將馬車裝滿。
李驍轉頭問道:“這一次的貨比較多,商隊的人手可夠?”
雖然酒行里已經有了三千壇的存貨,但是有一句話叫做,物以稀為貴。
所以這一次,李二棍只會帶走一千五百壇。
整整一個冬天沒有供貨,此刻的大漠那些商人們,肯定能將這一千五百壇全部消化掉。
“我又從河東堡和塔寨雇傭了二十個人,人手足夠了。”李二棍子點頭說道。
隨后又說道:“不過,咱們前兩次購買的糧食和棉花都不少,大漠的那些商人們可能會漲價。”
漲價?
李驍輕輕的搖頭:“沒事,只要他們能弄來這兩樣東西,貴一些也無妨。”
畢竟西風烈本身也是暴利。
再加上之前蕭思摩賞賜的那一萬貫還沒動呢。
所以李驍并不吝嗇這點錢。
“況且,隨著糧食和棉花的價格上漲了,今年大漠種植的人也會多起來。”
“過些時日一樣會價格跌落。”李驍淡淡的聲音說道。
市場規律而已,不值得斤斤計較。
現在最重要的是,多買糧食和棉花,增強金州的抗風險能力,以及制作更多的棉甲。
目送著商隊的人離開河西堡。
李驍便是帶著手下的這群小伙伴們,又開始了日復一日的操練。
即便是冬天,河西軍校依舊在正常運行。
只不過那些千戶和百戶早已經離開,只剩下了這群少年。
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學習。
除了個別實在愚笨的人,其他大部分少年都能認識三五百個字了。
簡單的書寫交流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