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帶人,圍著戰俘營巡視了一圈之后,便準備回軍營向將士們敬酒。
臨走的時候對著看管戰俘營的李四水問道。
“四叔,這些天來,有多少人通過了考驗?”
戰俘營的事情都是李四水在管理,當即回答說道:“一個有三百二十多個人。”
“已經送去工匠營那邊了。”
眾所周知,李驍對工匠是非常重視的。
而這些被俘虜的士兵之中,有一些也都是工匠出身。
于是在這一路上,李四水讓他們自薦手藝。
通過了考驗便進入工匠營,待遇直上一層。
當然,也有一些人為了待遇冒充工匠,但等到李四水殺了幾個偽冒的人之后,風氣立馬一清。
“現在,工匠營中有工匠一千五百三十二人。”
“戰俘營中的戰俘,還有兩萬兩千多人,其中漢人戰俘三千人左右。”
李四水對戰俘營的事情如數家珍。
李驍聽聞,微微點頭。
一千五百多名工匠,足夠他將金州的工業體系初步建立起來了。
至于戰俘,原本是有兩萬七千人左右。
只不過其中有一些諸如熊部皮室軍的契丹人。
這三千多人直接被蕭思摩給要走了。
再加上路上病死、累死、斬殺的戰俘,如今就只剩下了兩萬兩千多人。
等到了金州之后,這個數字還會再少一些。
“三千名漢人戰俘,貶為農奴。”
“其余戰俘,貶為礦奴。”李驍沉聲說道。
一句話便決定了這些人的命運。
雖然是漢人,但畢竟這些人從祖輩開始,就生活在了虎思斡耳朵。
內心里真正對漢族有多少認同感,不得而知。
況且這些人畢竟曾與金州軍為敵,不可能只憑著他們漢人的身份便得到赦免。
但李驍多少也愿意給他們一些優待。
當農奴,就是去種地、放牧,相當于勞動改造。
先干著,下次戰爭之時,若是有人能立下功勞,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忠誠,自然會得到李驍的赦免和賞賜。
而反觀其他奴隸,直接被貶為礦奴,就要凄慘的多。
因為礦場的勞動強度遠遠強于種地和放牧。
不是不允許他們參加戰爭,以此換取自由民的身份。
而是接連高強度的勞作下,他們的身體還能否殺敵,進而立下功勞?
所以,在李驍眼中,這些礦奴本就是消耗品而已。
為了金州工業的發展,必須要有人做出犧牲。
甚至李驍還覺得,這些礦奴數量遠遠不夠嗯。
必須繼續抓。
“乃蠻人?蒙古人?打仗是把好手。”
“可以充做戰奴。”
“高昌王國倒是不安分啊。”李驍心中思量說道。
夜幕深沉,李府的洞房內,紅燭搖曳,暖黃的光暈將整個房間籠罩在一片旖旎的氛圍之中。
蕭燕燕壓抑的悶哼聲不斷傳來,讓月亮都不禁藏進了烏云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