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漫天黃沙中,‘回鶻人’的戰旗隨風狂舞。
那旗幟的底色為耀眼的金色,宛若太陽一般奪目,旗面上繡著日月星辰圖案。
“那是,太陽和月亮?”
話沒說完,籍辣思義的臉色驟變,驚駭道:“三辰旗?”
三辰旗,又叫日月星辰旗,是華夏等級最高的旗幟。
最早記載可追溯到周天子時期,一直到唐宋都有延續,只不過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樣式。
而籍辣思義這個黨項人之所以對三辰旗如此驚駭,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一個國家。
唐末歸義軍所建立的金山國。
他們所使用的旗幟,便是三辰旗。
【張議潮行軍圖】
“這些回鶻人為什么會用金山國的旗幟?”籍辣思義一臉懵逼。
眼前這些‘回鶻人’的戰旗,與金山國的三辰旗很是相似。
最大的區別就是顏色了。
金山國的旗幟底色是紅色,而眼前的則是金黃色。
但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讓籍辣思義有種荒謬的感覺,高昌國變陣投敵了啊。
要知道當初金山國之所以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與回鶻人的常年戰爭所導致。
現在,高昌軍隊為什么會用金山國的旗幟?
籍辣思義想不明白,張興華也不明所以,但他們猜測,肯定與這場莫名其妙的戰爭有關。
……
金州騎兵包圍敦煌城后的一個時辰,李驍率領金州軍主力抵達。
一同而來的,還有三萬回鶻步兵和一千多敦煌百姓。
除了玉門關中的五百多名百姓之外,剩下的人大都是來自陽關。
玉門關和陽關,就像是敦煌向西伸出去的兩只大鉗子,一南一北駐守在沙漠中。
和玉門關一樣,陽關也早就失去了戰爭職能,變成了純粹的商旅驛站。
金州軍輕易將陽關攻克,里面的百姓、牛羊駱駝等等一切財物全部帶走,又經歷了幾天行軍,終于抵達了敦煌。
“這就是敦煌?可惜已經看不到曾經的漢唐雄風了。”李驍看向遠處的城門,淡淡說道。
“大都督英明。”
騎馬跟在李驍身邊的,正是不久前,于二蛋解救的楊家老大,楊守正。
他是西夏漢人,又是將門子弟,家學淵博,對西夏的情況了解很深。
向李驍介紹說道:“敦煌最初建立于漢武帝時期,不過早已經荒廢,我們眼前看到的敦煌城,是金山國修建的,距今也有兩百多年了。”
“城高五米,南北長有四百多丈,東西寬度三百多丈,全部由夯土巨石壘鑄而成。”
西漢金山國,乃是唐朝末年沙洲節度使張議潮家族建立的國家。
大概范圍包括如今的瓜沙二州,也就是后世酒泉市的西半部分。
首府就位于沙洲。
所以,張家對敦煌城進行過一次翻蓋。
等到了西夏時期,敦煌的戰略地位迅速下降,經過了兩百多年的歲月侵蝕,如今也早就變得破敗不堪。
“沙洲曾經乃是西漢金山國的首府,這里的百姓很多人都是金山國的遺民?”李驍淡淡聲音問道。
“是。”
“他們的祖先,都是金山國的子民。”楊守正輕輕點頭。
“只不過,兩百多年的時間過去,很多人甚至都忘記了金山國的存在。”
忘記了更好,否則李驍還擔心這些人以后會光復金山國呢。
只要他們記得自己是漢人就夠了。
“敦煌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漢人?”李驍問道,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金州最缺少的就是人口。
楊守正想了想:“敦煌城中的百姓,大概有兩萬人左右,城外的一些村寨里面,也有零零散散的百姓兩、三萬人。”
敦煌城的總人口,大概是五萬人左右。
根據楊守正所見,其中漢人占據了至少七成,也就是三萬五千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