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地刺史,張興華自認為應該守土有責,但是為了一城百姓的生命安危,迫不得已的投降也屬于情有可原。
李驍也沒有鄙視,而是略帶欣賞的目光看向他,說道:“咱們漢人有句話說的好。”
“識時務者為俊杰。”
“張刺史你能在這危難關頭,為百姓著想,倒也不負先祖遺風。”
張興華連忙擺手,恭敬回應:“都督過獎了。”
“在下深知戰事一起,生靈涂炭,城中百姓何辜。”
“不過是做了身為父母官該做之事,怎敢與先祖相提并論。只望都督入城后,能保敦煌百姓平安,在下便心滿意足了。”
李驍大笑:“好。”
“就憑張刺史這番愛民之心,本都督也定會善待敦煌百姓。”
“只不過,要敦煌這個地方是不能待了。”
李驍沒有解釋太多,隨后目光淡淡的看向籍辣思義。
本以為李驍接受了張興華的投降,接下來肯定會勸降籍辣思義,畢竟此人也是一員良將。
但是李驍卻是直接揮手道:“殺了吧!”
此話一出,張興華和籍辣思義都愣住了。
“大都督,這是為何~”
“籍辣將軍乃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讓在下好好的勸解~”
張興華之所以想要留住籍辣思義的性命,也是存著抱團取暖的心態,以后在金州軍體系之中,不至于孤立無援。
但是李驍卻根本不在意這些。
他只相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驍麾下的將領也有不少,沒有必要增加籍辣思義這么一個不穩定因素。
更何況,籍辣思義在歷史上是有‘前科’的。
鐵木真第三次征討西夏的時候,回鶻人已經投降,蒙古鐵騎進攻敦煌,意圖對西夏兩面夾擊。
當時的籍辣思義已經成為了西平軍司的統軍使。
他假意投降,實則暗中埋伏,致使蒙古軍隊損失慘重。
所以,籍辣思義對西夏忠心的很,即便是投降了,也根本不可信。
李驍想當曹賊,但不想當曹跑跑啊。
很快,在籍辣思義的怒罵聲中,瘦猴手持騎兵刀,瞬間砍斷了他的脖子。
“隊頭以上的西平軍將領,統統斬殺。”
“敦煌城中,所有士兵、百姓、商人,全部集中到城外,由金州軍統一看管。”
……
有條不紊的下達了一系列命令之后,李驍率軍入城。
敦煌城,日月戰旗飄揚!
與此同時,敦煌的情況也終于傳到了興慶府。
這一日朝會,樞密使奏報:“啟奏陛下,西平軍司八百里加急。”
“高昌國犯邊,正在圍攻敦煌。”
聽到這話,西夏朝堂一片嘩然。
“高昌王國犯邊?”
“怎么會忽然圍攻敦煌?”
“我大夏與高昌向來較好,從來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何至于大軍壓境?”
官員們相互之間低聲討論著。
而另一邊,中書令也奏報了張興華傳來的奏折:“敦煌刺史緊急奏報,高昌五萬大軍壓境,形勢危急,懇請陛下發兵支援。”
聽聞此話,西夏國王李純佑眉頭緊鎖,沉聲說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昌為何突然犯邊?”
“奏報中有無寫明緣由?”
中書令和樞密使對視一眼,紛紛搖頭。
“陛下,軍情緊急,敦煌城或許沒有來得急探聽緣由。”
“不過,后續應該還會有更多奏折傳來。”
聽聞此話,李純佑輕哼一聲:“立刻去查。”
隨后又看向鴻臚卿說道:“立刻派遣使者前去高昌。”
實際上,李純佑并不是真的生氣。
因為敦煌、瓜州那些地方,在西夏國內一直都是不受重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