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驍的安慰下,婦女漸漸放松了下來。
“你們這里,每個人能借多少只羊?”李驍問道。
“二十…二十只!”
“多少只母羊,多少只公羊?”
……
“第一年歸還多少只?”
“兩只!”
……
不久后,李驍滿意的點了點頭,送給了婦女一尺棉布,讓她離開了。
又隨即詢問了幾名百姓,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樣的。
說明趙二刀等人,并沒有欺上瞞下,而是如實執行李驍的命令。
金州創業集團才剛剛起步,還遠沒有到腐化的時候。
根據李驍的命令,每一名來金州的百姓,都可以從大都督府借二十只羊。
一家五口人的話,就是一百只羊。
至于大都督府借給這些百姓的羊,從何而來?
李驍在乃蠻之戰,以及西征之戰中,繳獲的牛羊不下百萬,除了賞賜給將士們的,其他的全部在金州草原散養,安排一些金州百姓,帶著女奴照看。
所以,李驍便將這些牛羊通過借貸的方式,借給這些百姓。
每個人借二十只羊,那么第一年需要還給大都督府兩只羊,第二年需要還四只羊。
第三年還六只羊,第四年還八只羊,第五年還十只羊。
至此,債務全部還請。
五年之中,百姓連本帶息陸續還給大都督共計三十只羊,而且得是成年羊,不能是老羊。
這段時間里,所生養的其他小羊羔,就是他們自己的了。
每只母羊,一年兩胎或者兩年三胎,每胎少的一兩只,多的四五只。
所以,五年十只羊的利息,真的不多。
母羊可以產奶,老羊可以殺了吃肉。
再加上他們自己從敦煌帶來的家當,實在缺糧也可以向河西商行借糧。
有了這些,足夠百姓們在金州生存下來了。
至于牛和馬,也是按照此等方式向大都督府借貸。
如此一來,百姓們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大都督府也解決了牛羊喂養的問題。
實際上,就相當于這些百姓幫助大都督府喂養五年牲畜。
“本以為,大都督帶著這些百姓來金州,是想讓他們墾荒種地,沒想到竟然是讓他們放牧。”
敦煌原刺史張興華輕聲說道,他如今也算是大都督府的幕僚。
非常關心敦煌和瓜洲百姓來金州的生活,所以主動請纓,跟隨李驍下基層調研。
看到的結果,卻是讓他既意外又滿意。
“金州的草場多,可耕種的土地少。”
“而且土質偏硬,沙石較多,開墾不易,想要開墾出足夠一家人自足的耕地,需要好幾年時間。”
“我金州,沒那么多時間揮霍。”
李驍徒步走在草原上,看著遠處百姓們臉龐上的笑容,淡淡的聲音說道。
他帶著這些百姓來金州,可不是為了種地的。
而是為了打仗的,所以肯定不能將他們綁在墾荒上,好幾年抽不出身來。
“至于糧食?”
“先撐過這一年時間,等到明年,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從大漠和高昌運來。”
長久埋頭于田壟之間,容易讓人失去尚武精神,性格上也會變得老實巴交,沒有斗志。
而游牧高寒的生活,卻能夠鍛煉意志,始終保持一副強悍的體魄。
李驍的計劃就是牧耕分離。
金州的百姓以放牧為主,以肉奶為食,糧食主要依靠大漠購買。
而大漠的百姓坐擁大量優質耕地,產出糧食賣給河西商行,換取金錢,購買金州的肉奶制品。
兩大區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補。
戰爭來臨之時,兩地同時出兵,足以在短時間內征召一支大規模騎兵軍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