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驍決定等到北疆穩定以后,先去攻打西夏,掠奪漢族人口。
分散安置到各千戶、百戶之中,全部打散至北疆六州,逐步完成北疆的漢化。
這就是北疆未來百年的國策。
張興華聞言,瞬間領會李驍的意思,點頭說道:“夏國的漢民被黨項族欺壓百年,早就不堪其辱了。”
“只要我們將其好生安置,讓大部分人餓不死,夏國漢人就會變成我北疆的漢人。”
張興華的祖上曾經當過西夏的宰相,他又官至敦煌太守,對西夏國情太了解不過了。
在他看來,誰給百姓一口飯吃,百姓就念誰的好。
更何況相比于黨項人,北疆的統治階層可大都是純正的漢人。
就更容易被西夏漢人認同了。
“張大人所言及是,不過這么多百姓遷入金州,龍城的規模就略顯不夠了。”顧自忠說道。
“另外還有糧食,如何去養這些百姓?”
“草原的牛羊會被吃光的,所以只能用糧食去養。”
草原看起來廣袤無邊,但是卻又很小。
千百年來,始終都有一條看不到的紅線,制約著草原人口的繁衍。
每當草原人口達到一定數量時,總會發生災害導致人口數量銳減。
因為游牧養活的人口上限就在那里。
兩三百萬就已經飽和了。
而反觀農耕能養活的人口數量,何止是草原的十倍?
所以北疆若要增加人口生存容積,必須增加耕地面積。
單靠放牧根本養活不起,草原會被吃成沙漠。
“若是以金州為治所,龍城的確是有些小了。”張興華輕輕點頭。
當初建造龍城的時候,是以金州為對比,能夠容納兩萬人就是極限了。
但是現在,龍城還沒有完工,就已經不夠用了。
“大都督,屬下認為,應當對龍城進行擴建。”
“在當前基礎上,再增加一圈外城,如同中原的城鎮那般。”
“至少需要能容納十萬人口的規模,才能適應我北疆未來的強盛。”
張興華看向李驍說道。
“至于人手問題,此次我軍抓獲了將近兩萬名康里戰俘。”
“留著這些人實在是浪費糧食,倒不如送去建城。”
李驍沒有猶豫,輕輕點頭道:“可以!”
“建造龍城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看到張興華的建議被李驍接納,顧自忠也不再矜持了,趕忙的展現自己的價值,說道:“大都督,我軍還俘虜了兩萬多名王廷軍戰俘!”
“屬下知道大都督準備擇其精壯充入庫里軍為戰奴。”
“不過我軍目前并不缺少戰奴,能征善戰的士兵更比比皆是。”
“所以屬下建議,可以將這些人統統送去墾荒,天山南北還有大量可以耕種的土地。”
“足以容納百萬人口生存。”
可以看得出,顧自忠這個大漠都督也不是白當的,對大漠的事情也是相當了解。
天山南北腳下的兩條走廊,的確是兩座巨大的寶庫。
后世的兵團,很多就在這片區域中建設。
高昌和大漠是如今北疆的兩個主要糧倉。
北疆百分之九十的糧食都源自這兩個地方。
但是,這兩個地方也只是天山山脈東部的綠洲。
天山西部的綠洲,還沒有開發過呢。
尤其是天山北麓的西部地區,就位于東都境內。
以前,蕭思摩是沒有那么多人口和精力去開發。
但是李驍不一樣啊!
必須要種地!
商議完對龍城的擴建和對東都南部的土地開墾之后,李驍說起了最后一件事情。
“本都決定,去除舊有的東都留守府,建立全新的北疆都護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