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則是李家第二代家主,也就是老爺子的父親,名叫李到,改諧音為‘道’。
啟,就是老爺子這一輩的人了。
老爺子原本名叫李大黑,只不過后來因為臉上被砍了一刀,越來越多的人便稱呼他叫‘李大疤拉’,反而忘記了原本的名字。
索性趁著這次機會,李驍幫老爺子重新起了個名字,李啟明。
承前啟后,日月為明。
東,就是李驍父親那一輩的人。
李大海,如今正式的名字叫做李東海。
李二江,改為李東江。
李三河,改為李東河。
李大山,改為李東山。
聽起來比之前氣派了很多。
至于,李驍這一輩的人,字輩為‘方’。
李驍,也可以稱為李方驍。
只不過他覺得這個名字太別扭,便還是決定按照原本的名字,叫做李驍。
簡單大方,朗朗上口。
但是在族譜上,李驍的正式名字,就成了李方驍。
與此同時,大虎二虎他們也都有了正式的名字。
大虎起名李驤,二虎起名李驁,二豹起名李駟,三豹起名李駿。
其他支系的孩子,亦循此例,皆以帶“馬”之字為名。
蓋因金州李家發跡之初,便以鐵騎縱橫沙場立威。
昔年先祖率精銳騎兵隨耶律大石西征,又以鐵騎強勢在金州立足。
到了李驍這一代,金州李家的鐵騎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馬蹄所至之處,旌旗蔽日、煙塵卷地,李驍兄弟便是憑借胯下戰馬的強悍迅猛,在亂世中辟得一方基業。
是以這一代的李家子孫,皆以戰馬為名,承襲祖輩的騎射鋒芒。
而到了李驍下一代人,就是‘世’字輩。
按照李驍的想法,他這一支,也就是他的兒子們,在取名的時候都要加上日字旁。
昭昭大日,煌煌天威。
李驍的嫡長子,就叫李世昭。
……
伊犁,東南方向,那拉特嶺。
一支龐大的騎兵軍隊正緩緩地前進。
他們高舉著赤色的日月戰旗,全部身穿赤紅色棉甲,手持鉤鐮槍,腰胯騎兵刀,馬背上裝載著弓弩和滿滿的箭矢。
他們正是二虎麾下的第二鎮騎兵萬戶。
共計三千人,原本駐扎在伊犁。
不久前,二虎率領他們橫掃熱海一代,打的王廷軍隊抱頭鼠竄。
最后逼的耶律直魯古沒辦法,只能將逃到熱海的葛邏祿人全部交了出來。
至此,二虎在王廷一戰成名,所有人都知道了李驍有一個勇猛無敵的弟弟,名叫李二虎。
現在應該叫做李驁。
結束了與王廷的沖突之后,二虎麾下的軍隊經過了短期的休整,便再次投入了對東喀喇汗國的戰爭。
畢竟二虎對東喀喇汗國的公主,可是依舊念念不忘。
一直想要將其納為妾室呢。
于是,二虎便率領三千騎兵準備南下攻打東喀喇汗國。
從伊犁到喀什,主要有三條道路。
最近的一條乃是烏孫古道,貫通天山南北、是當年連接烏孫國與龜茲國(庫車)的重要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