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跟咱們也沒啥關系,給官老爺還是給北疆人種地,都沒啥區別。”
“不過我聽說,北疆人的地租只有兩成呢。”有人忽然說道。
正是錦衣衛安插進涼州城的探子,因為戰事緊張,所以也被抓了壯丁,在守城期間自然抓住機會蠱惑這些士兵,宣傳北疆的好處。
果真,此話一出,瞬間讓周圍士兵來了興趣。
“兩成?真的啊!”
“乖乖嘞,咋這么低啊?俺家種的要交五成租子呢!”
“若真只有兩成地租的話,給北疆人種地咱們還賺了呢。”
“是嘞,北疆人還怪好嘞。”
士兵們的口風開始轉變,從最初的漠不關心,變成隱隱期待給北疆種地。
兩成的地租,再加上兩成的田稅,百姓最終能到手六成的糧食,比起這個時代的標準要高的多。
百姓們獲利多了,北疆的利益也沒少。
甚至相比于西夏、金國、宋國的國庫收入水平,還要多得多!
誰的利益少了?
自然是中間沒了田主、士大夫階級的獲利。
將他們的利益,瓜分給了百姓和大都護府。
如此一來,既能調動百姓們的積極性,又能大幅度增加北疆的府庫收入。
兩全其美。
所以李驍在堅持的推動土地公有化。
而土地公有化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階級晉升渠道的變化。
普通百姓不允許擁有私田,只能租種大都護府的公田。
自然也就不會再出現地方豪強和士大夫階層。
想要改變命運,就只有兩個渠道。
通過手工業買賣成為商人,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階級。
一輩子的艱難拼搏,甚至還比不過孫子的一句‘爺爺,我要這個’。
想要實現階級的跨越,就只能參軍,成為軍戶便可擁有私田,立功越多,田地也就越多。
也只有成為了軍戶,才能擁有成為官員的資格,社會地位也就越高。
這才是真正可以傳給子孫后代的資本。
所以,土地公有化也是在潛意識中驅使百姓們參軍,推動北疆戰爭的車輪不斷向前。
……
相比于其他人的興致高昂,蘇仁禮卻是一直坐在一旁,情緒低落的樣子,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
雖然也一樣被征召成為了士兵,但他卻是有著正兒八經的舉人身份。
所以也能得到些許照顧,分到一個比較輕松的后勤活計。
可他的心情依舊糟糕透頂,只因為蘇家雖然是小門小戶,但也有好幾十畝耕地呢。
若是被北疆人搶走了,蘇家可就徹底沒落了。
“蘇兄,咋辦啊?”
“那群北疆蠻子是要咱們的命根子啊。”
一個同為舉人的士兵湊了過來,哭喪著臉說道。
他家的地更多啊!
“如今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蘇仁禮唉聲嘆氣說道。
準備找個機會回家和婆娘商量商量,她是北疆人,看能不能找到個北疆親戚,使些銀子把自家耕地給留下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