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則是位于卓羅城南部的‘苑川倉’。
四大糧倉之中,興慶府的‘御倉’規模最大,號稱可囤積‘百萬石’糧食。
‘苑川倉’規模最小,日常不過十幾萬石左右。
但是因為苑川的地理位置原因,正處于河西走廊的東部。
離開了烏鞘嶺,向東南方向三百里,便就是苑川。
正好可以作為征西大軍的后勤基地。
所以,在戰爭爆發開始,西夏朝廷便從‘御倉’和‘靈州倉’向‘苑川倉’調撥了大量糧草。
很顯然,西夏君臣是準備和北疆打持久戰的,但是沒有想到河西之戰竟然敗得如此慘烈,如此迅速。
那些位于‘苑川倉’的糧草,自然也就成了一塊擺在北疆軍面前的肥肉。
不將它吃進肚子里,李驍渾身不舒服。
所以,北疆軍來了。
只不過攻占苑川倉還有一道阻礙,那就是卓羅城。
此地位于苑川倉以北,相距不到百里。
曾經的西夏十二監軍司之一的‘和南軍司’便位于卓羅城中。
目的就是為了防備南部的吐蕃和宋國。
只不過北宋滅亡之際,西夏同樣出兵南下,從北宋手中搶下了大片的領土。
其中就包括卓羅城以南的大片領土,直接將后世青海的首府西寧納入了統治范圍。
而西寧一代正是大名鼎鼎的河湟谷地,土壤肥沃,沃野千里。
西夏對此地進行了進一步的開發,開辟出了大量的糧田,然后又建立了‘苑川倉’用以儲存河湟谷地的糧食。
再加上從興慶府運來的大量軍糧,如今的‘苑川倉’糧食,達到了三十萬石。
此時,北疆大軍正沿著喀羅川河谷一路南下,即便是路上遇見了村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則是直接略過。
任何誘惑都無法阻擋李驍對糧食的渴望。
“大都護,探騎傳來消息。”
“卓羅城距離我軍已經不足二十里。”
這一日,北疆大軍抵達卓羅城外。
根據錦衣衛在興慶府樞密院的暗子匯報,自從西夏拿下了西寧府之后,卓羅城防御重心南移。
為了防備來次高原的吐蕃人對河湟谷地的威脅和劫掠。
西夏皇帝決定,將原本位于卓羅城的和南軍司主力,轉移到西寧府,固守邊疆。
再加上此前河西之戰,部分和南軍司兵力折損在涼州城。
所以,卓羅城雖然在名義上依舊還是和南軍司的駐地,但實際兵力也只剩下了幾千人而已。
最重要的任務除了防備大河以南的金國,就是看守苑川倉。
只是,區區一座只有幾千人駐守的城池,對北疆軍造成的威脅,是極為有限的。
甚至李驍都不準備攻打卓羅城,而是繞過他直接前撲苑川。
“傳令第六鎮,包圍卓羅城,護我大軍主力后路”
“本都親率第一鎮,南下奪取‘苑川倉’。”
夕陽之下,李驍目光望向卓羅城,低沉的聲音冷冷喝道。
他的目標始終都是苑川的糧食,其他的事情都要為糧食讓路。
而與此同時,卓羅城的守軍也發現了北疆軍的出現,刺耳的銅鑼聲在城墻上響起。
“北疆蠻子來了”
“北疆蠻子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