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在建立六鎮之初,規定的兵額便是每鎮兩萬五千人。
五個千戶為一個萬戶,五個萬戶為一鎮。
只不過當時,北疆人口不多,只能縮減每鎮的規模。
如今,有了西夏十萬降兵和數十萬百姓的補充,六鎮的編制也終于能像模像樣一點了。
之前,一個萬戶麾下只有三千人,的確是對不起萬戶這個名字。
人家金國的萬戶府,根據情況不同,也都有四到七個千戶不等。
所以此次擴軍,主要是為了恢復各萬戶的編制。
因為本質上來說,萬戶才是北疆軍的基本戰斗單位,鎮也只是萬戶的集合而已。
每鎮萬戶都是李驍的心腹,可以直接聽命于李驍。
只是因為萬戶數量太多了,為了方便作戰,李驍提拔了一些人為都統,命其暫時統管其他萬戶。
就像是第四鎮,羅猛是李驍的姐夫,屬于外戚;鐵頭出身于武衛軍,更是李驍的玩伴,至于莫軍乃是金州游牧部族的首領出身,聽命于李驍。
三人并非一個派系,相互監督制約,只是在戰爭時候聽命于羅猛這個副都統。
一人有異心,其他兩人也不會跟隨,大大降低了割據叛亂的風險。
所以,李驍增加各萬戶麾下的兵力,并不是坐視六鎮都統的實力膨脹,反而也是一種限制。
擴軍之后,每個萬戶有五千兵馬。
其中包括一支三百人的重騎兵隊伍,每名重騎兵配備兩名輔兵,實際上也是輕騎兵。
每個重騎兵百戶由六十名重騎兵和一百二十輕騎兵組成。
加起來正好是一個千戶。
河西之戰后,北疆軍俘虜了大量的西夏軍隊,繳獲了不少重甲,雖然質量各異。
但也足夠讓北疆的重騎兵增加將近一倍了。
然后則是一支三百人的神臂弩隊,很多也是從西夏軍中繳獲的。
最后就是一支由二十門虎尊炮組成的神機營。
而神機營和神臂弩的編制都是副千戶,直接聽命于萬戶。
所以,每個萬戶下轄五個千戶和兩個直屬副千戶,共計五千人出頭。
三個萬戶又組成一個鎮,直屬一個由二十門神威大炮組成的神機營千戶。
不過,唯一特殊就是李驍直接統領的第一鎮了。
此次將會擴張一倍的兵力,變成四個萬戶,總兵力達到兩萬人。
實際上就和當初第一鎮和第四鎮的兵力加起來一樣。
而如此大規模的擴軍,伴隨著的就是各部將領的升遷調動,這才是讓他們最高興的地方。
“李東水何在”
隨著李驍的喝聲傳來,堂中走出一名將領。
三十多歲的年紀,體型高大魁梧,面容堅毅,正是李驍的堂叔,也就是李東河的親弟弟。
排行老四的李東水,原名李四水。
“命你為第十九萬戶,歸屬第一鎮統轄。”
“末將遵命。”李東水接過敕書,撫胸沉聲喝道。
雖然在此之前,已經得到了李驍的通知,但此刻命令正式下達,還是忍不住的激動。
他的親哥哥是第六鎮都統,他的堂侄二虎也是都統,就連大虎也都是副都統了。
他之前一直頂著個副萬戶的職位,但實際上也挺尷尬。
所以,在此次河西之戰中,李東水奮力拼殺,立下了不少功勞,才終于轉正了。
高興的不行。
只不過在短時間內,他的升遷之路也就到此為止了。
除非有朝一日李東河退下來,否則他當了這個萬戶也就到頭了。
北疆雖然是由李家人統治,但一個房頭里面也只能有一個人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