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掠過遠處遷徙隊伍揚起的黃塵,又落在面前的羅猛與張興華身上。
“甘肅之地,就交給你們了。”
“盡快安撫百姓,恢復生產,秋后,北疆需要甘肅的糧食賑災。”李驍沉聲說道。
除了大漠和高昌之外,北疆的其他土地大都是沒有經過開發的。
這五十多萬百姓去了北疆,有很多人都需要重新開墾荒地。
也就是說,至少在明年秋天甚至是后年之前,北疆需要掏出糧食養著這些人。
這就需要大漠、高昌和甘肅的補血了。
“大都護放心,末將定然做好秋收事宜。”
“留足可用之糧,其余全部送往金州。”張興華說道。
河西走廊的氣候干旱,積溫不足,所以糧食是一年一熟,春種秋收。
戰爭爆發之前,夏國的佃農們已經種好了糧食,雖然在戰爭中不少農田遭到了破壞,但余下能出糧的也有不少。
這一茬糧食就不能按照四六分了,而是全部屬于北疆。
甘肅巡撫府用糧食雇傭百姓,在秋天收割糧食,留下當地百姓一年之用,其余全部送往北疆。
等到明年春天,百姓們新種的糧食才屬于他們自己,秋天四六分成。
李驍微微點頭:“另外,刪丹軍馬場也要重新利用起來,大量培育戰馬,最好培育一些能夠在高原征戰的良馬。”
“若是有宋國來使,談及結盟之事,快馬送往金州。”
“商業貿易方面,本都授予你全權負責。”
“最好能開辟出一條商路,從宋國購買糧食。”李驍看向張興華說道。
北疆缺糧,而蜀中卻是天府之地,若是能經過高原,翻越扁都口,便能進入河西走廊。
理論上,這條商路是可以成功打通的。
雖然路途艱險,會損耗很多糧食。
但只要能將糧食送來河西走廊,價格再高,對北疆來說也不虧。
銀子那種東西又不能當飯吃,利用不起來就是一堆普通的石頭。
光了,再去搶就是了。
只不過若想打通這條商路,并非那么簡單,需要南宋官方的同意。
這就需要看雙方結盟商談的情況了。
“屬下遵命。”
“定多加關注宋國動向。”張興華沉聲說道。
心里已經打起了主意,可以高價從宋國或者金國走私嘛!
只要有兩倍的利益,就足以讓那些糧商們踐踏一切法律。
只要有三倍以上的利潤,就足夠讓他們冒著被砍頭的風險,犯下任何罪行了。
而且,北疆也只是暫時性的缺糧,等到過兩年開墾出更多的田畝,糧食問題便能得到解決。
叮囑了一些事情之后,在張興華和羅猛兩人的目送下,李驍調轉馬頭,輕夾馬腹,率領著武衛親軍向著張掖的方向緩緩前進。
此次返回北疆,除了第六鎮押送著那些需要安置在河西的百姓們,走北路回黑水城。
其他大部分百姓,則是走西路,經敦煌,走高昌,一路向北返回金州。
因為這條路途平坦,沒有險峻的地形,而且途中每隔幾百里就有一座城鎮歇腳、補充糧食。
七月初,李驍率軍從武威城出發,先后經過了張掖、酒泉、瓜州、敦煌。
到了九月中旬,才抵達哈密力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