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蕭燕燕身邊的仆婦輕手輕腳走進來,垂手站在暖簾旁,聲音壓得極低:“夫人,剛剛劉千戶派人來報,河西移民的隊伍,距離龍城已不足十里。”
留在龍城的劉勛千戶,原是武衛軍四千戶之一。
李驍帶三個千戶出征時,特意將他留下守護龍城,監督城池建造,如今算是直接向蕭燕燕負責。
李驍雖在大漠視察,移民的腳步卻不能耽擱,否則一旦入了冬還沒抵達目的地,那可真的會凍死大片的人。
于是,便命令第一鎮主力護送百姓們繼續北上金州。
而此次移民金州的百姓數量不多,只有三個萬戶,大部分都是西夏軍中的精銳,身體強壯的漢子。
主要也是因為金州天氣嚴寒,體魄強壯,生存率更高一些。
而除了遷往金州的這三個萬戶之外,還有就是大漠四個萬戶、伊犁兩個萬戶、七河一個萬戶、陰山兩個萬戶、高昌三個萬戶、西海三個萬戶。
再加上金州本地的三個萬戶,共計十八個萬戶的移民,這些就是遷移來北疆的全部人口。
只不過,這一路走來,疾病、勞累、酷熱嚴寒吞噬了不少人的性命。
如今總人數怕是不足五十萬了。
好在隊伍里混著大量西夏戰俘和民夫,青壯比例極高,都是單獨成戶,撐起十四個萬戶的編制還綽綽有余。
金州還有不少乃蠻部、克烈部的女奴,賣給這些漢子之后,只需幾年,人口就會增長起來。
溫暖的房間中,聽到百姓們即將到來的消息,蕭燕燕神色坦然,二丫卻是最為激動。
“十里”
美眸泛動著急切的情緒,聲音里帶著抑制不住的顫抖,“終于來了呀!”
不久前,李驍傳來的書信中表示,已找到她大姐一家,并且安排在河西移民隊伍里,遷移來金州。
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二丫整個人都愣住了。
大姐嫁到西夏已經六年了,那個時候的她還小,記憶中的大姐輪廓都要模糊了。
只記得大姐對自己很好,但路途遙遠已經很久沒有大姐的消息了。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此次東征衛軒竟然找到了大姐一家,而且還會遷移來北疆團聚。
所以,這些日子里,二丫雖然表面鎮定,但實際上卻已經不知多少次站在城墻上,遙望南方的官道了。
蕭燕燕看她激動得樣子,嘴角彎起一抹溫和的笑:“看來妹妹是等不及見親人了。”
于是立馬轉頭對仆婦吩咐:“更衣,我要親自去城門口迎一迎。”
不是迎接大丫一家人,而是迎接這三萬戶移民。
作為李驍的正妻,她的身份從來不止是后院婦人,始終都帶有強烈的政治意義。
安撫移民情緒、察看安置情況,都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從異鄉遷來的百姓,可是北疆的重要力量。
二丫連忙將金刀交給心腹乳母,指尖還在微微發顫:“姐姐等等我,我這就去更衣。”
片刻后,兩人都換上了厚實的貂裘斗篷。
蕭燕燕的暗金色斗篷鑲著白狐毛邊,腰間系著玉帶,行走間自有端莊氣度,作為李驍的正妻,她自然有資格穿戴暗金色的衣服。
而二丫則是穿了件素白色斗篷,領口的兔毛襯得她臉頰通紅,腳步輕快得像要飛起來,眼里的期待幾乎要溢出來。
城門外,蕭燕燕勒住馬韁,望著遠處地平線上漸漸浮現的黑點,沉聲對身邊的親兵道。
“告訴劉千戶,讓他先安排老弱進臨時窩棚,燒些姜水驅寒,再準備兩百只羊宰殺。”
李驍之前告訴了百姓,只要到了北疆就能吃到肉。
蕭燕燕自然要安排上,不能失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