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帝星歸位,封狼居胥
“嗚嗚嗚嗚嗚嗚~”
“嗚嗚嗚嗚~”
“咚咚咚咚咚~”
低沉的戰鼓聲和悠揚的號角聲響徹不兒罕山之巔。
聲波裹挾著山風翻涌,在群峰間激蕩出層層回響。
這里是斡難河的發源地,是乞顏部、蔑兒乞等草原部落世代敬畏的“圣地”。
在更早的歲月里,它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狼居胥山。
山巔之上,清冽的夏風席卷著涼意,吹動著一面金色的日月戰旗獵獵作響。
數千名北疆士兵身披黃底紅邊的布面甲,如同一尊尊黃金鑄就的雕像,屹立在及踝的短草中,沉默中透著撼天動地的氣勢。
在山巔最開闊處,九層青石石階從草坡上拔地而起,規格制式正是華夏祭天的祭壇。
李驍身披暗金龍紋甲胄,面容威嚴,眼眸犀利,他望向蒼穹,拾階而上,每一步都如泰山般沉穩厚重。
引動著整座山脈都仿佛凝聚起不可撼動的磅礴力量。
北疆諸將分列祭臺兩側,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注視著李驍的身影。
恍惚間,他們似乎感覺到李驍身上霞光異彩,隱有華夏龍氣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周身纏繞,讓他的身影在群山之巔更顯挺拔如峰。
扎合敢不與答亦兒兀孫等降附的草原首領,則是垂首站在末列,羊皮袍下的手指深深掐進掌心,不敢直視祭壇左右。
只因為,那里有一座由九百九十八顆頭顱堆迭的小山,散發著懾人的威壓。
位列最頂端的,正是窩闊臺、察合臺、木華黎等人的頭顱。
他們全都雙目圓睜,仿佛仍在怒視著這片他們曾經妄圖征服的草原。
而在他們之下,則全部都是北疆敵對的草原部落首領或者是各軍將領的首級。
他們或者在戰場上勇猛戰死,或者被殺,但全都沒有一個是慫蛋。
就像是木華黎和速不臺兩人,被北疆軍俘虜,寧死不降,最終李驍成全了他們。
去往長生天的路上陪伴鐵木真。
至于哲別,在李驍的‘誠懇’勸服之下,他最終還是受到了感召,改邪歸正,歸順了北疆軍。
因為他和木華黎、速不臺不同。
木華黎家族乃是鐵木真家族的世代家奴,從小隨鐵木真一起長大,羈絆難以割舍。
而速不臺出身于兀良哈部,與乞顏部交好,自身更是鐵木真的伴當,其父更是死于北疆軍手中,也難以勸降。
唯有哲別,出身與乞顏部敵對的別速惕部,在被鐵木真攻破部落之后,不得不降的。
而且他歸順鐵木真也只有三年時間,自身也有家人的羈絆,最終歸降。
對于后者,李驍自當重用,待日后命其隨軍征討西方。
對于前兩者,李驍也不可惜。
時勢造英雄,他們的輝煌固然有自身能力的原因,可更重要的還是蒙古崛起的大背景。
如今,天命在北疆。
李驍麾下人才輩出,能征善戰者不知凡幾,真不缺少這兩人效力。
更何況,相比于收服敵軍將領和官員,李驍更傾向于自己培養。
河西軍校和金州武備學堂正是因此而立。
而除了這些敵軍將領首級之外,周圍還插著的四十余面草原戰旗在風中顫抖,卻再也掀不起往日的囂張。
只有乞顏部的蘇魯錠長矛,還殘留著些許草原王權的殘影。
這些戰利品,全都是李驍獻給蒼天的祭品。
雖然殘忍,但祭祀卻是這個時代必不可少的色彩,李驍也只能入鄉隨俗。
緊接著,又有兩名士兵押著鐵木真走過來。
當看到屬于自己兒子和兄弟們的首級時,他渾身劇烈地顫抖起來,神情中閃過無盡的悲痛。
猛地轉過頭,死死盯著李驍那挺拔的背影,喉嚨里發出困獸般的低吼:“李驍,你這竊天的賊子,長生天不會放過你的。”
而李驍卻只是背對著他,漠然說道:“鐵木真,長生天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你的時代也同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