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疆軍將士們則是瞬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萬勝!萬勝!萬勝!”
聲浪如同驚濤駭浪,在山巔之上翻滾激蕩,直沖云霄。
就在這個時候,東方天際忽然浮現出大面積的紫煙,如同被打翻的紫墨,在天空中緩緩鋪展,讓山巔仿佛成了紫霧繚繞的仙境。
緊接著,北方天空之中又有一顆明亮的星辰在白日里閃現,光芒雖不及日月,卻在紫煙的映襯下格外醒目,引人注目。
“紫氣東來!是紫氣東來啊!”
有見多識廣的老兵率先驚呼起來,眼中滿是敬畏。
“還有那顆星,那是紫微星吧!”
“白日現星,此乃大吉之兆。”
“紫微星現,帝星歸位,這是天命所歸啊!”
“大都護受蒼天眷顧,我北疆定能昌盛萬年。”
驚嘆聲、議論聲此起彼伏,將士們臉上的激動愈發濃烈,看向李驍的目光中充滿了狂熱的崇拜。
扎合敢不、答亦兒兀孫等草原首領更是目瞪口呆的望著這一切。
他們對中原文化不是太理解,但是聽旁人解釋,卻明白了紫氣東來和紫微星現的意義。
看向李驍的目光中滿是震驚。
“騰格里……真的認了他”
“他真的是天命的草原之主”
唯有李驍,在眾人的簇擁下,望著這漫天紫霧與那顆亮星,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
這些并非什么天意,而是他早已安排好的手筆。
紫煙是事先在東方山谷中準備好的特制煙料,由精通氣象的工匠算準風向點燃,煙料中混合了紫草、硫磺等物質,燃燒后便形成了紫色煙霧。
而那顆白日閃現的星辰,則是利用了特制的反光鏡,將陽光聚焦反射到高空的云層上。
在特定角度下,便會如星辰般閃耀,再配合紫煙的背景,更顯神奇。
這一切,都是為了借此彰顯“天命所歸”,穩固軍心,震懾草原舊部。
待紫煙漸漸散去,那顆“星辰”也隱匿不見,山巔的歡呼仍未停歇。
三日后,李驍還將率領諸將轉向東南方的姑衍山。
那里將是禪禮之地,如同千年之前的霍驃騎一般,用最盛大的儀式宣告這片土地的歸屬。
與此同時,李驍也命人刻石封狼居胥,當年霍驃騎的石碑早已經不得蹤跡。
如今,李驍要在此立下新的刻石,這不僅是對漠北勝利的永久銘記。
更代表著華夏力量在這片土地上的再次彰顯,是新時代北疆版圖的奠基之證。
而在石碑的背后,又用小字將李驍剛剛宣讀的祭文全文刻了上去。
祭文中的華夏一千四百二十六年,是李驍準備重新對華夏歷法的定義。
在此之前,華夏的歷法都是按照當政者的年號來制定的。
甚至一個皇帝都有好幾個年號,非常繁雜。
百姓們甚至都分不清今夕是何年。
因為信息傳遞不暢,上一個年號剛剛被百姓所使用,朝廷卻又頒布了新的年號。
除了滿足了當政者的私心之外,對百姓無益,對國家無益。
所以,李驍決定,若是有朝一日自己入主中原,便廢除年號制度,改為統一的‘華夏歷法’。
將始皇帝統一華夏的公元前221年,定義為華夏元年。
以此向后推導。
如今,北疆軍蕩平漠北乃是公元1205年,兩者想加便是華夏1426年。
如此也方便記敘歷史脈絡,簡單明了。
至于對漠北的治理規劃,最重要的就是行政區域的劃分。
主要是以山脈為界。
將金山以東到于都斤山之間的范圍,劃定為西海,也就是乃蠻部故地,早就成了北疆的一部分。
將于都斤山以東到不兒罕山之間的范圍,劃定為中海,主要包括克烈部和蔑兒乞部、斡亦剌部的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