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每戶管著多少牛羊,以后可都是要帶著利錢還的。”
……
牧民們有些為難,畢竟成年人不下狠功夫的話,很難學會另一種語言。
但沒關系,一點一點的改變吧。
日子終歸是在慢慢變好的。
尤其是想到這些牛羊,每個人的眼睛里面都帶著希冀的光澤。
這什戶人家里面,有五人之前是奴隸,一無所有。
如今終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財產,雖然是借的。
但只要自己勤奮肯干,將這些牛羊照顧好了,等到他們下了小崽子,賣了錢之后,總能一點點的還上大都護府的借貸。
而原本的那些平民,對現在的生活也還算是滿足。
畢竟按照草原的習俗,一個部落被另一個部落攻破之后,其中的牧民不是被殺,便是成為能被隨意殺害的奴隸。
如今,雖然他們也失去了財產,但卻還是平民,而且還保留了希望的火種,能夠慢慢的再攢下一份家當。
已經很好了。
于是,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下去。
張六斤等人每天都是喝著羊奶,吃著奶皮子,割草放羊,生活條件比之前當奴隸的時候,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他沒有婆娘,屬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自然在吃的方面不心疼。
這一日,他正在自己的破舊帳篷之中計算著自己能多久還完債務。
“一百只羊,一年二十只的利錢,明年能生五十多只羊羔……”
每個人能照看的牛羊是有定數的,而且秋天的時候要割冬草,一個人最多也就只能割一百多只羊的草料。
所以,張六斤就養了一百只羊。
每年需要支付二十只羊作為利錢,再加上本錢。
這一百只羊里有八十只母羊,考慮到折損率,一年能存活五十多只小羊崽。
再加上自己日常所需,大概得用五六年時間才能還清所有債務。
這五年是留給他們的適應期。
五年之后,大都護府會對草場進行征稅,又是一大筆支出。
草原的也是有稅收的,以前是直接交給貴族,如今在北疆,則是制定了一個固定的標準。
大概和百姓種田的租稅比例差不太多。
總之,最后能給百姓和牧民們剩下點余錢,但不會太多,否則人人都躺平了,誰還去為北疆奮斗啊
“哎,不能這么隨意了,得節省著點。”
張六斤將手里的羊肉全部吞下進肚,一副后悔的模樣。
好日子要來了,于是他便宰了一只比較老的公羊打打牙祭。
但吃完之后就后悔了。
怎么沒能管住嘴呢
以后還是把公羊賣掉吧,給自己吃都浪費了。
多攢點錢,早日取個婆娘傳宗接代才是正事。
吃完之后,他便是起身,晃晃悠悠的準備前去百戶府外‘聽書’。
這是他們每天的固定節目,算是日常消遣。
由都尉、百戶他們這些老兵們講述之前打仗的故事。
主要是北疆的英雄人物,戰場上的事跡,以及李驍的光輝偉岸形象。
同時,嚴禁所有人提起鐵木真、扎木合等草原首領,以及草原各部的祖先和信仰。
目的就是日積月累的對這些牧民們施加文化影響,在交流中慢慢學會漢語,更好的融入華夏。
只不過,張六斤走在半路上的時候,卻是忽然發現遠處走來了一支隊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