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手指輕輕的敲打著案幾,眼神變得堅定:“宋國可以敗,但不能倒。”
必須讓宋國在中原繼續牽制金國兵力,否則一旦金國傾舉國之力進攻關中,北疆軍也只能退回靈州。
歷史上的北伐失敗,直接原因是宋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根本原因還是韓侂胄被殺后,主和派史彌遠掌權,與金國議和,徹底斷送了北伐的可能。
“韓侂胄不能死。”李驍呢喃說道。
若是史彌遠那種主和派上臺,宋金議和,到時候金國沒了南邊的顧慮,定會派更多兵力來關中。
“大都護的意思是……”張石頭不明所以,韓侂胄怎么會死?
不過想到李驍之前的那些精準操作,張石頭感覺李驍能看到未來,早就對李驍視若神人。
大都護說韓侂胄有危險,那就一定有。
“你立刻派人去宋國,聯系韓侂胄。”
李驍下令道:“告訴他,若是不想北伐失敗,就先顧好他自己,別丟了小命。”
“末將遵命。”張石頭躬身領命。
隨后,李驍來到關中地圖前,目光看向潼關的標記,正處于黃河‘幾’字型的尾巴。
是渭河與黃河的交界點,黃河由此向東,更是進入關中的門戶,地形險要。
若是北疆軍拿下了關中,無論如何也必須拿下潼關才行。
看著潼關的位置,李驍沉吟片刻,慢慢睜開眼,眸光中閃過一絲犀利:“傳楊守敬。”
不久后,穿戴著濕漉漉的武衛軍甲胄的楊守敬,將佩刀交給了門外親衛,走進帳中:“大都護。”
李驍背對著他,凝聲說道:“挑選一批善水性,且值得信賴的兵士,去一趟華州……”
聽完李驍的交代,楊守敬面色不變,重重點頭道:“末將遵命。”
隨即轉身離開金帳,帶人去華州執行任務。
李驍轉而看向吳立震:“雍州鼎的宣傳怎么樣了?軍中士兵和關中百姓的反應如何?”
吳立震連忙上前,遞上一份文書:“大都護,效果比預想的還好。”
“軍中士兵都傳,雍州鼎是天命歸北疆的明證,如今雖遇雨季阻礙,也是上天對咱們的考驗,士氣反倒更足了。”
“關中百姓那邊,不少人說咱們是‘應天而來’,對咱們北疆軍也沒有那么懼怕了。”
“而且,咱們的人告訴了百姓,去了靈州能分得田地,不少百姓都心動了。”
李驍接過文書,快速掃過幾行,緊繃的臉色稍緩:“好,民心士氣不能丟。”
“繼續宣傳,讓關中百姓都知道,咱們北疆軍不僅能打仗,更是天命所歸,跟著咱們北疆,能分田賺錢,天天都能吃飽。”
宣傳只是手段,真正能讓百姓們信服的,還得是實打實的利益。
百姓們雖然信天命,但更信自己的肚子,誰能讓百姓們吃飽飯,百姓們就跟誰混。
所以,李驍便讓宣德司的人,盡可能的去將北疆的政策告訴關中的百姓們。
“去北疆分田,只繳四成租稅。”
要讓這句口號,深入關中百姓之心。
北邊的靈州正在進行分田,只要去了靈州,每戶都能從大都護府租種幾十畝不等的農田,而且只需要繳納四成的租稅。
但前提條件是去靈州。
因為原本屬于金國的關中,目前還處于戰亂區域。
沒辦法實施北疆公田制。
依舊還是按照金國舊制收繳租稅。
士紳豪強們的田租普遍是在六成,黑心的甚至能達到七成。
再加上金國的正稅和其他苛捐雜稅,最后百姓們到手的也只有兩成左右,常常出現‘種糧不夠交租稅’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