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臣猶豫著開口:“陛下,依老臣之見,不如暫時與北疆議和。”
“十萬大軍都不是北疆軍的對手,如今兵力不足,繼續打下去,恐怕會全軍覆沒,整個關中都將淪陷。”
“不如先行與北疆商議罷兵,等到日后我大金恢復元氣,兵精糧足之時,再次西征,以報今日之辱。”
“議和?”
聽聞此言的完顏璟心中瞬間不喜,眼神一厲。
“我大金自從入關以來,覆滅遼宋,威懾草原,除了在岳飛等人手中吃過幾次虧,何時主動與別人議和過?”
“如今被北疆蠻子打得損兵折將,還要主動求和,傳出去,我大金的顏面何在?”
“可陛下,中原局勢也不容樂觀啊!”
樞密使連忙說道:“宋國雖在中原戰敗,卻遲遲不肯議和,仍在長江一帶抵抗。”
“若是繼續從中原調兵支援關中,中原兵力空虛,宋國很可能趁機發起反攻,到時候中原危急,關中也保不住,我大金將腹背受敵。”
緊接著,其他大臣們紛紛匯報國內的困境:山東路爆發叛軍,因天災與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一些人打著響應宋軍北伐的名義,紛紛揭竿而起。
各地糧食歉收,糧價飛漲,國庫空虛,已無力支撐大規模戰事。
漠北的介壕防線,仍需大量兵力駐守,阻擋北疆騎兵突襲……
所有的現實都擺在眼前——金國已經打不下去了。
完顏璟坐在御座上,看著下方低頭不語的群臣,心中滿是不甘與無力。
他何嘗不想繼續征討北疆,洗刷戰敗的恥辱?
可國內的困境、兵力的匱乏、中原的威脅,都讓他無法再堅持。
他沉默良久,終于緩緩開口:“罷了……傳朕旨意,同意與北疆和談。”
殿內群臣松了口氣,卻又不敢表露出來。
樞密使連忙問道:“陛下,和談人選與條件該如何確定?”
經過一番討論,完顏璟決定:“正使就由衛王擔任吧。”
完顏永濟,乃是完顏璟的叔叔,被封衛王。
完顏璟對自己的叔叔兄弟們一直忌憚,唯獨對衛王完顏永濟比較放心。
因為完顏永濟能力最差,一直對皇位的威脅最小。
確定人選之后,完顏璟沉聲道,“條件嘛,我大金可以承認北疆對夏國原有領土的統治,但北疆軍必須退出關中。”
“兩國仍以當初金夏邊界為界,互為兄弟之國,和平共處。”
聽聞此言,殿中眾臣們面面相覷。
一名大臣便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北疆軍如今占據上風,恐怕不會接受這樣的條件。”
北疆軍若是退出關中,這場仗豈不是白打了?
以北疆軍的行事風格,就算是同意和談,也定會獅子大張口,索要更多利益。
完顏璟何嘗不知道這一點,他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朕明白。”
“北疆人定然不會輕易歸還渭北。”
“他們不是草原牧民,劫掠之后便會離開,他們骨子里是漢人的統治想法,對土地極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