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大王帶著咱們打了那么多勝仗。”
“可不是嘛。”
“聽說大王這次率領咱們的大軍,先是蕩平漠北,讓草原人全都乖乖的聽話。”
“又滅了夏國,拿下關中,連金國的十萬大軍都被咱們打得落花流水。”
“現在誰還敢欺負咱們北疆人?走到哪都有底氣!”
老婦人的話引得眾人連連點頭,臉上滿是自豪。
一個剛剛從金州學堂放學,準備歸家的少年,臉龐上滿是狂熱,語氣激昂地補充:“何止是有底氣!”
“咱們秦國現在疆域橫跨西域、漠北、關中,比當年的突厥汗國還要大。”
“大王還被草原人尊為‘騰格里古爾汗’,在關中封了秦王,這可是自古以來少有的功績。”
街道上的歡呼聲越來越大,不少人家已經開始準備迎接大軍的歸來。
可熱鬧之中,也藏著一些牽掛。一位牽著小孩的婦人,臉上雖有笑容,眼神卻帶著幾分擔憂。
“我家男人便是第一鎮的都尉,兩年前跟著大軍出征,到現在都沒有一點消息。”
“這次大王回來,他應該也跟著回來了吧?”
“我這心啊,從聽到消息就一直跳,就怕……就怕他出什么事。”
鄰居連忙安慰她:“誰不是呢?”
“咱們金州的男人在第一鎮當兵的還少嗎?”
“妹子你就別擔心了,大王帶兵最是體恤將士,再說咱們北疆軍打了這么多勝仗,將士們都平安得很。”
“你家男人肯定沒事,說不定這會兒正跟著大軍往回趕呢,過幾天就能一家團圓了!”
婦人點了點頭,眼眶卻還是紅了——快三年了,她每天都在盼著男人歸來,如今終于等到消息,心中的激動與擔憂交織在一起,難以言說。
類似的場景在金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有盼著丈夫歸來的妻子,有等著兒子回家的父母,還有想念兄長的弟妹。
他們或許不懂什么疆域拓展、軍政體系。
但他們知道,是李驍帶領北疆軍打了勝仗,讓他們能安居樂業;是北疆軍的將士們浴血奮戰,讓他們不再受外敵欺負。
第二日清晨,金州的街道比往日更熱鬧了幾分。
金刀穿著一身灰色小勁裝,帶著李兆惠、蕭摩赫幾個小伙伴,在街上你追我趕地玩耍。
李兆惠的母親是契丹人,是蕭燕燕曾經的貼身丫鬟,隨同蕭燕燕來到金州之后,便由蕭燕燕做主,嫁給了一名黑山寨的李姓年輕將領。
生了李兆惠,比金刀還要大一歲。
至于蕭摩赫,則是蕭圖剌朵的孫子,第五鎮副都統蕭赤魯的兒子。
相比于李兆惠的沉穩寡言,蕭摩赫德眼神里便帶著幾分機靈。
還有其他一些孩子年紀相仿的孩子,平日里總黏在一起,像一群撒歡的小馬駒。
“小王爺,慢點兒跑,別摔著。”
賣豆腐腦的王大爺笑著喊道,還順手舀了一勺熱乎的豆腐腦:“要不要來一碗?剛出鍋的,咸的!”
老頭之所以賣豆腐腦,那是因為閑的無聊。
他有三個兒子都在北疆軍中,最厲害的一個已經成為第二鎮的副萬戶,還有一個也當了東海的牧屯兵萬戶。
金州乃是李驍的起家之地,這里的百姓只要不是能力太差,基本上都能有個不錯的前程。
金刀停下腳步,擺了擺手:“不了王爺爺,我們剛吃過了,要去看張爺爺做木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