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牧之緊緊攥著拳頭,指節發白,心中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驍騎營?”
趙烈等人眼中更是閃過一絲驚訝,他們原以為只是給學生們分配番號,沒想到大王竟要組建一支全新的部隊。
而李書榮卻了解更多的內幕,對著眾人小聲說道:“按照大王的意思,驍騎營的骨干,由金州武備學堂第一期三百四十六名學生,與大漠武備學堂第一期二百四十五名學生共同組成。”
“此外,大王還會從民間征召五百余名十六至十八歲的良家少年,再從武衛軍中抽調五十名精銳擔任基層軍官與教官。”
“湊齊一千兩百人,正式組建驍騎營!”
驍騎營仿照六鎮制度,只是在名字上進行了更改。
目前暫定組建六個百戶,其中四個騎兵百戶為核心,另外增設炮兵百戶、神臂弩百戶,輔以工兵隊、后勤隊、通訊隊。
既能打正面沖鋒,也能應對工事攻防、后勤保障等復雜情況的全能型精銳。
更是一支不同于六鎮,完全脫產的職業化軍隊。
他走到那套玄黑甲胄前,伸手撫摸甲片,語氣帶著對未來的期許:“你們這批學生,是驍騎營的根。”
“武衛軍的老兵負責帶你們熟悉戰場,民間征召的少年則由你們來帶。”
“把你們在學堂里學的騎射、戰術、紀律,都教給他們,讓驍騎營成為一支真正擰成一股繩的鐵軍。”
他看著眼前這群激動的少年,眼中滿是深意:“本王對驍騎營的期望,不止于打幾場勝仗、消滅多少敵人。”
“你們要記住,你們不僅是戰士,更是大秦軍隊的‘種子’。”
“將來,你們中會或許有人成為驍騎營的都尉、百戶,甚至更高的將領。”
“會有人去其他部隊擔任教官,把驍騎營的作風、戰術傳遍整個北疆軍;會有人帶著從這里學到的東西,去守護大秦的每一寸土地。”
“你們的肩膀上,扛著的不僅是驍騎營的戰旗,更是大秦的未來。”
李驍提高聲音,目光掃過每一個學生,“本王希望,十年后、二十年后,當有人提起大秦最精銳的部隊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你們——驍騎營!”
“想到你們曾從這武備學堂出發,帶著對大秦的忠誠,帶著對華夏的守護,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誓死效忠大王!誓死守護大秦!”
學生們激動的齊聲大喊,聲音震得廣場上的戰旗獵獵作響。
他們紛紛舉起右手,對著李驍與日月戰旗莊嚴宣誓,稚嫩的臉龐上滿是堅定。
驍騎營,在李驍心中還有另一個名字——“教導營”。
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將這支部隊只當作普通的作戰單位。
以學生軍為骨干,是因為他們接受過系統教育,可塑性強,能完美執行他制定的戰術與紀律。
吸收民間良家少年,是為了擴大兵源基礎,讓更多北疆子弟接受正規軍事訓練。
而抽調武衛軍精銳心腹,則是為了彌補學生軍實戰經驗的不足,形成“老兵帶新兵、骨干傳經驗”的良性循環。
此刻的驍騎營,不過是一顆種子。
李驍的計劃里,等這批學生軍在戰場上歷經淬煉,真正成長為合格的軍官。
等后續武備學堂的學生陸續畢業,補充進隊伍;這支“教導營”便會像大樹般生根發芽。
先從一千兩百人的千戶擴編為五千人的萬戶,再成長為萬人規模的鎮,最終成為大秦軍隊的核心力量,扛起守護華夏、開拓疆域的重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