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過圓鋸威力后,張易拿出早就制作好的同步偏心輪連接上去,偏心輪中間是帶軌道的硬木條,上面鑲嵌著平板磨石,在偏心輪旋轉時,磨石就在軌道里左右移動,張易又拿來一個竹架子固定住,拿出一個剛劈好的竹片,塞進卡槽里,往磨石上一壓,一分鐘不到,竹片就被磨出很平的光面。
等張易很快完成竹排磨面后,指著這些對王鐵匠他們說:“原理就是這樣,你們的手藝好,肯定能做出更好,更耐用的磨床,我定制二十套。”
“二十套,這個水力轉輪能帶動這么多磨床嗎?”王鐵匠詫異道。
“我還有這個,用百鍛鋼做,也定二十套,只要有風,就能工作。”說完,張易拿出一個竹子制成的風車,因為風葉后面垂直有個薄竹片,風葉始終迎著風向。
葉輪被風吹動后,通過錐形齒輪,把旋轉力傳遞進桿子里的圓棍上,下面又是方軸套著齒輪,和上面風葉同步旋轉,接上偏心輪組件后,就是風力磨床。
馬上又到秋天,竹林里的竹子又成熟了,因為去年挖冬筍少,今年竹子特別多,張易不僅要制作竹簡,還能用竹子制作出高低床,竹椅子,竹衣櫥這些家具,沒有自動工具幫忙,這些孩子邊學邊做,到了冬天也無法用上。
吳郡城里也呆過幾天,也就大戶人家才有木塌,大部分人家睡覺都是打地鋪,震澤地區竹林很多,如果用竹子把這些日常用品制作出來,就不愁沒有銷路,有了這些自動工具,其他地方即使學會制作,也很難和這里競爭,馬跡島的工業就從竹制品開始。
張易明年就準備出外游學,島上人太少,想要人才還得去外面結交,這一去也許幾年才回來。跟著自己的這些孩子,憑這片竹林,生活就有了保障。
張易對他們的啟蒙已經結束,拳腳鍛煉也傳授了,弓箭也準備好了,還留了幾本書,讓他們在家里邊勞作邊學習,自然分化出適合的行業。
秋天到了,竹子已經長成,張易親自制作的家具,當然是他和爺爺自用的,還多做了一套,送給莊主。
這些孩子跟著張易做了半年的竹簡,只要把工序拆開,他們就能完成得很好,有了風力和水力的幫助,原本繁重的工作現在也輕松起來,不僅自己屋里有了床和衣櫥這些家具,還抽空做了羅圈椅,孝敬給父母。
羅圈椅周身打磨得很光滑,還上了漆,不僅溫潤美觀,坐著還很舒服,是最受歡迎的奢侈品,一出現就供不應求,現在已經是馬跡島的拳頭產品,價格和竹筏相當。
價格這么貴,是因為羅圈椅骨架是兩根細長竹烘干后,扭曲制作的,四只腳就是兩根竹桿的頭尾,洞里塞進硬木塞,竹竿所有的竹節都被磨平,后背和兩側是用光滑的竹板鑲嵌的,也看不出有竹釘錨固,因為用的是螺絲,就是竹子開孔后,用硬木車成的螺絲塞進去旋緊,再磨平打膠上漆,整個椅子已經都看不出是竹子做的。
螺絲螺帽是張易最后拿出的技術,因為還沒辦法用鋼鐵做,現在都是硬木制作的,有了車床后,內外螺紋已經不是問題,因為精度不足,螺紋比后世的要深且寬,只需開孔塞進去,旋緊上膠后,緊固效果要比竹釘結實多了,已經成了馬跡島的不傳之密。
張易要開拓,就要發展運輸,無論車船都要大批量生產,這是簡單適用的工具及機械原理,被這些一線生產者掌握,才能不停的改進,最終爆發出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