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中等身材,看起來溫潤如玉,不懂武功的人會認為皇帝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之人。這就是內家拳的特點,皇帝應該是修習道家功法,類似于內家拳高手。
質帝見到張易沒有正面回答,是不希望破壞競猜,也不再多問,又拿起望遠鏡看向場內。
忽然他好像想起什么,轉頭問張易:“這可是戰場利器,愛卿給了朕,自己就沒有了吧?”
他玩了半天了,才想起望遠鏡是戰場利器,不是他遲鈍,而是他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事情,能想到這一點,已經非常精明。
“我還有一個。”說完,張易就從懷中掏出自己用了很久的望遠鏡,比例和皇帝相同,只是外殼是銅的,已經被磨得蹭亮,因為鎧甲磕碰,上面已經有很多劃痕。
質帝順手接過,拉開來往遠處看看,又用袍角擦擦兩頭的水晶面,再看看才遞給張易,笑著說:“愛卿真節儉啊,金的你也用得起吧。”
相比于他的白銀望遠鏡,張易的黃銅望遠鏡確實粗陋不少,張易有錢,卻沒想著給自己換一個,才引發質帝的感嘆。
“黃金太軟,薄了會變形,厚了太重,揣著不方便,陛下許我制作《弟子規》,微臣不是用不起白銀的,只是戰場奔波,丟了會心疼。”張易立刻糾正皇帝的想法。
“這等軍國利器,萬不可丟失。”質帝非常清楚,有了望遠鏡,在戰場上能占多大便利,因此并沒有要求張易推廣。
張易是他手里的刀,越鋒利越好,其他人就不必有這等利器了。
等張易再去擂臺上敲響大鼓時,十二個武士輪流開始捉對比武,校場里各種喧嘩聲起此彼伏,早上剛進場時的謹慎,因為中午的熱鬧,早就被他們丟到腦后了。
為了保護武士,每人戰袍里,都有一件貼身牛皮甲,頭上帶著護耳皮盔,想上去三拳兩腳就放倒對手,是不可能的。因為擂臺足夠大,指望趁勢推出去,也是不可能的。最適用的辦法,是捉拿到對手,提到邊上,直接從擂臺上扔下去,沒有絕對的把握,也不能這么干,因為很可能一起落下擂臺,然后全部淘汰。
張易特意增加護具,不僅能保護武士選手,還可以拉長比賽時間,否則,真要三拳兩腳就放倒了,花錢看比賽的人可不過癮,到底要送多少人比賽才夠?
上臺武士多了,也不利于推廣,雖然張易現在手里掌握的武士已經超過三百名,里面不乏歷史上留名的人物,張易是不舍得一直把他們放在擂臺上,比如周倉和呂威璜,算得上三國時的三流武將,都被比賽吸引過來了。
這兩人和關張典韋不好比,卻比鐵血營里絕大多數人厲害。
張易有無數種方法幫質帝賺錢,選擇擂臺賽就是要收攏周倉之流的鄉野武士。張易的部隊里,如果百人將都有這種武力,只需兩萬人,就能橫掃天下。
兩人都是今天的比賽,還都贏了,歷史留名的人物和其他鄉野武士確實不好比,兩人都是比賽時,在亂打中抓牢對手,然后把對手扔下去,只不過周倉是胳膊夾住送到臺邊的,呂威璜是把人舉起來,走到臺邊狠狠慣下去。
擂臺一圈都是用干稻草塞進布袋子,墊起一米高,從兩米高的臺子上扔下來,基本沒有什么事,包括被呂威璜摜下去的,轉身就從草墊上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