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家軍最早隨容澈駐守鳳州,不足十萬人。
伴隨著容澈一路北上勢如破竹,收回北方幾座城池之后,容家軍的數量擴充到十二萬。北伐之時,天下有志之士前往追隨,北方許多曾經成為燕軍俘虜被解救的青壯年主動參軍,最后抵達陳州之時,容家軍的總數量超過了十三萬。
這些將士,每一個,都是充滿熱血,誓死追隨容國公,一心要收回北方失地,奪回家園,解救受難同胞的。他們不懂朝廷的那些爾虞我詐,也不懂北伐的背后牽扯到的權勢利益,也絕對想不到,最后出賣他們,讓他們死在異鄉的,不僅僅是他們拼命對抗的敵人,還有他們拼盡全力守護的同胞。
何其殘忍!
但更殘忍的是,那三萬被滅口的晉州軍。
與豺狼為伍,終喪命豺狼之口。
而晉州少了三萬駐兵之事,至今都不曾暴露。
知道此事的人,這么多年,陸陸續續應該都被滅了口,甚至可能還會以為,當年那些上戰場死在陳州的,還有駐守晉州的將士。
畢竟,為了做戲做全套,蕭國公在陳州兵敗之后,特地帶人親自去了一趟了陳州,還聲稱遇到了敵軍埋伏,損失慘重。
只不過此事在他的上報當中,僅有一句損失慘重,并未有任何詳細細節。
如此,便草草抹去了那三萬晉州軍的蹤跡,至今不曾有人追究。
宗榷抬眸與端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帝對視,“死在陳州的,遠不止十六萬之數,再加上那三萬憑空消失卻至今無人追究的晉州軍,粗計二十萬人。”
“二十萬條人命,莫說是過去了十七年,便是過去百年,不值得大昭給他們一個交待嗎?”
宗榷這番質問,如同利劍刺進每一個人心里。
皇帝還來不及開口,大臣們已經紛紛跪了一地。
“陛下,若此事當真,蕭賊其罪當誅!”
“何止當誅,這是遺臭萬年!”
“我大昭建立至今,如此駭人聽聞之事,簡直聞所未聞!還望陛下徹查,還原陳州案真相,給那些枉死的將士們在天之靈一個交待!”
“陛下,還請立即宣仵作驗尸,查證此事!”
“陛下,前朝亡國的教訓還歷歷在目,我大朝決不能容忍此等奸人!”
“陛下!陛下!”
這般駭人聽聞之事說出來,若不能辨別真偽,那當真是要在史書上記上一筆,遺臭萬年的。
事已至此,已經不需要常山再自證什么,單單是這憑空抹去的三萬晉州軍,都足夠令人震撼膽寒了。
蕭國公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一句臣冤枉都不敢喊。
皇帝冷眼看著朝堂之上跪了一地的人,手指一點點攥緊。
終于,他出聲道:“請棺入殿,去大理寺請仵作,同太子妃一起,查驗尸骨,辨明此事真偽。”
太監高聲通傳,
“請棺入殿!”
一抬抬棺木被抬進太極殿,官員們紛紛往兩側讓開位置,大理寺仵作閔令史也匆匆帶著助手趕來。
抬進來的棺木并未被釘死,掀開棺木之后,一股濃重的,泛著鐵銹味的腐蝕氣息便傳了出來。
有膽小的文官下意識的想要別過眼去,卻又忍不住朝著棺木中看去。
棺木并不算大,這么正常大小的一口薄棺之中,堆雜著不知道多少具白骨,時間太久,連白骨都有了被腐蝕的痕跡,黏連著還未完全腐化的軍服的痕跡,很容易便能夠辨認出,這些殘留的布料,并非他們大昭兵服的樣式。
抬進來三口棺木,已經不用仔細辨別,便能夠肯定,這些都是身穿著北燕兵服的士兵,時隔太久,許多兵服早已跟白骨黏連在一起,這些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作假的。
晉州軍三萬多將士,不可能全部都帶回來,所以收斂的總共只有十個棺木,剩余的棺木當中,收斂的是容澈和他的一些親兵,尸骨混在一起,已經無法辨別。之所以還能找回來,是燕軍坑殺完陳州百姓之后,那些僥幸躲起來逃過一劫的,還有未曾死透的將士撐著最后一口氣,悄悄將已經分不清關節的尸骨收斂到一起埋起來的。怕人發現立不得碑,用木頭草草打了個空碑立著。
碑雖是空的,但埋葬的人,卻會被永遠記在心上。
光是看著這些尸骨,就已經有人忍不住別過臉去抹眼淚。
世人講究入土為安,但這些拼湊不到一起的白骨,便是還有名冊,卻也分不出誰是誰了。
也不知九泉下,還能否收到家人燒的紙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