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還真將沈箏給問到了,她方才光想著比賽與拼音,壓根兒沒想過用什么作為比賽獎勵。
她干笑一聲打了個哈哈:“對學子們來說什么實用,便用什么做獎勵嘛......筆墨紙硯、各類書冊,或是直接獎勵銀子......也不是不行吧?”
“還有!”沈箏說著說著,便又想到一法:“對學子們來說,還有一項極大的開銷。”
“何開銷?”
第五探微思索片刻,接話:“趕考路費?”
“對咯!”沈箏一打響指,坐回石凳上道:“不論是上府中趕考,還是入京趕考,對學子們來說,路費與食宿費都是一筆昂貴的開支,甚至對普通人家來說,根本難以負擔。”
這話她可沒說假話,越是偏遠地區的學子入京趕考,其花銷便越是高昂。
首先路費就是一難題。
比如從同安縣出發,快馬加鞭走官道,還要在每個驛站換馬的情況下,都要十來日才能到上京。
更別說大多學子的家境,都稱不上“優越”二字,其中能搭上關系能坐船入京的、家中有錢租買馬車的,那都是上上之選。
至于家境再次一點的學子,就得花筆銀錢賃頭倔驢,再一路與倔驢斗智斗勇,一路拉扯磕磕絆絆到上京——老驢賃不得,老驢脾氣更倔不說,死在半道還要賠錢。
說句難聽的,到時候功名沒考上,回來還要賠頭驢
天都塌了呀。
最后便是家中困難的學子——家中為供他們讀書,早已花光了家底,考取功名一事本就承載了一家人的希望。
讀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書,不去上京走一遭,豈不浪費?
所以這類學子大多只有兩個選擇。
一是帶些干糧,在道上蹲來往商隊,若遇見好心的商隊,一路上替他們干干活打打工,也就能跟著入京了。
但這事兒得靠運氣,好心的商隊不一定去上京,去上京的商隊不一定好心。
所以只剩下一個最次的選擇——提前幾個月甚至半年開走,一路腿著過去。
這一入京方法的結果顯而易見,一路風餐露宿,身體搞垮了都是小事兒,就怕半道遇險,人都給走沒了——這種情況不是沒有。
思及此處,沈箏嘆了口氣。
上輩子的電視劇還是將此事美化了,窮書生進京趕考能乘馬車不說,半道還老能拯救富家或是官家小姐,這不純做夢嗎。
但眼下,她同安縣的學子不必吃這等苦了。
“趕考一路費用不菲,而如今同安碼頭已在修建,所以下官想將此作為本次比賽的額外獎勵,您覺得如何?”
余時章聞言“嘖”了一聲,吹著茶盞中的浮沫道:“要不說你這丫頭想得周到呢。倒也是,連最大的困難都沒解決的情況下,本伯的墨寶算得上個甚。”
沈箏一聽頭皮又緊了起來,“您莫如此說,您的墨寶對他們來說太過貴重,所以等他們考取功名后再做獎勵,也不遲嘛。”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