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梳子深吸一口氣,高喊:“駕臨——”
沈箏早已在府內恭候圣旨,聞言還有些不明白——府門分明大開,傳旨隊伍為何不進來再喊?
壓下心中疑惑,她帶著眾人出了府門。
一抬眼,便瞧見了洪公公:“洪......”
洪公公瞧見了她,就像被摁下什么開關似的,根本不等她開口相邀入府,便直接高呼:“圣旨到——”
沈箏疑惑,轉頭看向古嬤嬤。
不是說迎接封官圣旨需要儀式感嗎?
得先將人請進去,再寒暄幾句,然后請人進正廳入座,最后在案桌前宣旨嗎?
怎的今日洪公公如此急不可耐?連流程都不走了。
“圣旨到——”
正想著,洪公公又吆喝了一嗓子。
府門外,眾人就像被鐮刀收割的稻子一般,嘩啦啦跪了一片。
沈箏也領著沈府眾人跪了下去。
方子彥在她身后,激動地直打哆嗦:“召、召祺,今日這場面你可得好好記下,完了拿紙筆記下來,回去給師傅看!”
這么大場面,師傅他們不在,真是可惜了.......
后面的小袁也咽了口口水。
娘,兒子真的出息了,能在皇城根下,親自跪著等大太監宣旨......
“工部檢校拾遺、同安縣令沈箏接旨——”
沈箏聞言俯下上身,額頭貼著溫熱的石板,靜靜等著洪公公宣旨。
在這短短的一瞬,她平靜了許久的心竟不自覺激動起來,終于有了“即將升官”的實感。
正四品官......
好像真的挺高。
初來這個世界之日,她滿腦子想著怎么不被貶任,沒想到,在日頭東升西落幾百次后,她竟還升了這好幾階。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洪公公聲音響了起來:“同安縣令、工部檢校拾遺沈箏,心懷黎庶,政績卓著:在同安縣時,育高產稻解饑饉,造紡織機利民生,創活字印興文風;入京后,屢獻革新之術、改筑壩之法,皆有功于國。”
“朕觀其才德兼備,堪當重任,特擢為六部協理,正四品銜——此職,可列席六部議事,直言進諫,所提之策六部優先議辦;另,賜“協理印”,遇推諉可直達天聽!”
“正四品!”
圣旨還沒念完,府外眾人率先沸騰起來。
“沈大人之前不是六品官嗎?怎的一躍成了四品官?這是連跳了多少級?”
“從五品、正五品、從四品,過了才是......正六品。”
“天爺!那沈大人還回不回同安縣啊?”
“不回了吧?六部協理官,不在上京怎么管六部?”
“你們說......六部能服管嗎?都是朝中老臣了,被一個女官管著,有點丟份吧......”
“咳——”
聽到這話,洪公公重咳一聲,打斷了他們。
“念爾記掛同安縣,執返柳陽府履職,待三年任滿回京,朕允其所請。期間,六部協理權責不減,可遙議政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