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姓謝,要是往前數幾代,也算得是豪門望族、門閥世家。
可眼下大宋不講門第,便是科舉都是從寒門中錄取,他這個世家后人也只好收斂起貴族氣勢,老老實實從事一份養家糊口的大夫職業。
好在謝家雖然門閥不如從前風光,但底蘊還在,對于年輕一代的要求也如從前一般,要做便要做最厲害的。
從前是要做最厲害的官,甚至可以有著顛倒朝政,左右皇帝任免的權力,如今散落在各行各業中,要求也是一樣。
比如謝太醫,既然做了大夫,便要做最好的大夫。
于是,經過他不懈努力,終于進了太醫院。
大宋剛開國,除了北方有契丹,南方有割據政權,已經統一了的各州縣其實挺太平,天災也有,但時疫不多。
而他作為太醫,也只要負責宮中貴人的身體便好,是以他這個研究時疫的太醫并不是特別忙。
俸祿照拿但可以做自己的事,這種工作誰都羨慕。
但太醫署中對謝太醫的羨慕止步在宮中的一道命令下,竟然是讓他隨軍出征。
說實話,太醫署中沒有人懂這條命令。
畢竟軍中治療皮肉骨頭的多,但行軍遇上時疫,有,但不多。
謝太醫跟隨大軍出發后,仍舊很閑,沒有人用得上他,到了太原,也不過偶爾跟著軍醫給士兵們包扎包扎傷口,再盯著看看有沒有發熱的,叮囑幾句不要喝生水之類。
大軍打的順暢,他也十分自在。
直到現在!
謝太醫祖籍南陽,按照地理劃分屬于南方,從未經歷過如此寒冷的冬季。
就算到了開封之后,太醫院進出不是火盆,便是溫暖的馬車。
眼下他裹著一件厚厚的毛皮大衣,是在涿州臨時買的,戴著一頂厚厚的氈帽,也是在涿州買的,腳上一雙鹿皮小靴,自然也是在涿州買的。
就算如此包裹著,他還是覺得冷得厲害,他本來想請示,幽州他就不跟去了,他就在涿州等著大軍凱旋便好,反正也應該沒他什么事。
趙德昭吩咐完了,看謝太醫打著哆嗦,忍不住道:“您老可得保重身子,別自個兒先倒下了。”
“多謝將軍關懷,將軍的意思下官明白,驅寒之物除了生姜,還有肉桂、附子等,下官已是讓人準備,屆時讓將士們各自飲用便是,至于軍中有沒有感染風寒的,下官這便去瞧。”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謝太醫明白自己的定位,自己身上覺得冷時,他能想到將士們定然也是如此,他有錢買毛皮取暖,可這些兵卒就不一定了。
戎服保暖性差,盔甲更寒,平日只好守著火塘取暖,看他們這樣,謝太醫也是于心不忍,一早就吩咐了下去。
這樣的員工領導最是喜歡,趙德昭也不例外,省多少事啊!
“您若是還冷,就去買個手爐捧著,沒人笑話您,您健康最是重要。”
手爐多是女子取暖用,很少見男子捧在手中,被人瞧見了也要笑話,謝太醫也是顧慮這個,才生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