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成,若二哥被爹在宮里頭,我得進宮去把你帶出來,旁人可沒那么容易進宮!”趙德芳搖頭道。
這么一說,內廷局到底造出了個什么東西,讓趙德昭更是好奇了。
片刻后,二人在內廷局專為試驗配備的校場前下了馬,抬頭看去,校場中央,三名工匠正圍著一座黑鐵巨獸忙碌。
那東西形如臥虎,鐵鑄的骨架泛著冷光,三根絞緊的牛筋弓弦繃得筆直,尾端連著半人高的配重箱。
“殿下,”黃虎見太子前來,立即上前行禮,“此乃內廷局新鑄霹靂砲,已是試驗完成。”
“霹靂砲?”趙德昭在《武經總略》上讀到過這門武器,這可是大殺器啊,在蒙古改進回回砲前,霹靂砲始終是東亞戰場最重型的投射武器,其技術細節直到明朝仍被部分沿用。
可歷史上,這可要在靖康年間,由軍器監繼承唐末“將軍砲”框架,融合契丹“旋風砲”配重技術,改進西夏俘獲的“神火砲”投射機制,改良而成。
沒成想,內廷局竟然給鼓搗出來了?
不過,趙德昭可沒見識過霹靂砲到底長什么樣子,《武經總略》上所有十八幅圖紙,但多為細節圖。
說不定只是名字相同,取用了“霹靂彈”中的“霹靂”二字罷了!
“正是,還是邢敦想出來的,他畫了霹靂砲的圖紙,主要的機括是邢敦自己來的,其余是我們幾個動的手!”黃虎說道。
邢敦正站在一旁,他上前笑著道:“只不過從投石機中得來的靈感,想著能不能再投射得遠一些,投射的火藥再能多一些,本以為是不成的,也就沒同兩位殿下稟報。”
邢敦說著撫上霹靂砲,“這霹靂砲通體熟鐵鍛打,關鍵處包了青銅...”說著,他手指撫過轉向齒輪,“這‘陰陽齒’是下官門試了七回才成的,轉半圈就能調射角度。”
趙德昭湊近觀察砲管內側的螺旋紋路,這時,又聽黃虎道:“殿下當心,膛里抹了虎骨膠,沾手是要潰爛的。”
趙德昭直起身子,只見砲座后方,兩個匠人正用木槌校準配重箱的銅楔子,每敲一下,箱底滲出的細沙便簌簌落下。
“演示給我瞧瞧!”趙德昭說道。
黃虎頷首,而后朝匠人們吩咐道:“裝藥!”
匠人抱來陶罐,里面裝著黑褐色的粉末,“下官重新配比了火藥,七成五的硝石,一成的硫,還有一成五的炭,當然,也能在其中加狼毒或者砒霜...”
說完,黃虎又指著陶罐里頭道:“炭用的是江南的柳炭,爆起來沒殘渣。”
砲膛深處傳來“咔噠”輕響,那是觸發機關咬合的聲音,黃虎把一顆雕花鐵彈拿來,指著上頭密密麻麻的凹坑里嵌著的鉛丸道:“這叫蜂巢彈,炸開始八百鉛子潑出去,三丈內人馬俱碎!”
“請殿下捂耳!”邢敦話音剛落,匠人就已掄起鐵錘砸向機括。
“轟!”
趙德昭身上的玉帶鉤被震得跳了起來,遠處三百步外的草人陣先是騰起橘紅火球,繼而爆出漫天鐵雨,燃燒的草屑中,包鐵的木靶子像脆餅般碎裂。
“只三百步?”趙德昭心想,若只是這射程,連投石機也不如的,只不過能發射“蜂巢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