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邊境設立一個驗貨場,讓遼國將金銀戰馬等在邊境驗過之后再由轉運司轉運,戰馬直接交給陰山南馬場,金銀轉運入京。”
這是最后定下的方案,政令發布后,一份交給政事堂,一份則命人送去遼國。
政事堂,薛居正給趙德昭讓了座,躬身道:“殿下有何吩咐?”
趙德昭朝薛居正擺手,“遼國雖然此刻認輸,但說到底我們還是不能完全信任他們,在邊境開放驗貨場后,更要強化邊境的防御,我已是讓神器局云州分部加快速度趕制霹靂砲,山后九州首先是云州,至少要有十二架才成,其余有個四架也是足夠...”
邊境預防是首要的問題,除了修筑城防之外,火器也是重中之重,“所以,各處的硝石、硫磺這些,需要優先運至云州。”
薛居正聞言點頭,“好,此事...下官來安排。”
趙德昭點了點頭,“當然,短時間內遼國必不敢有大動作,但要他們提供這么多戰馬和白銀,不是簡單的事,他們定會在這上面做文章。”
“殿下的意思是...”王祐問道。
“在驗貨場設立‘驗馬所’,朝廷派出最好的相馬師數人前去,讓他們逐一檢查,剔除老弱病馬,交割后剪鬃為記,防止遼國人重復充數。”
“殿下說得有理!”王祐點頭,“遼國狡詐,他們在戰中損失了這么多,定會想要以次充好,可得好好驗才行啊!”
“如此,白銀也是命人驗純度,既然有了‘驗馬所’,何不再設立‘驗銀所’‘驗絹所’,交割時除了過稱外,還隨機抽檢銀錠,用火烤驗,若流黑水則拒收,至于絹也一樣,隨機抽檢,若是其中摻了麻,也一樣拒收。”王祐補充道。
“王參政這主意也是頗為不錯!”趙德昭笑著點頭,“不過,若他們用皮毛來抵,也可收,他們那兒不比中原,絲絹錦綢可不多。”
“下官還有個主意,”王祐繼續道:“如此之下,我們大宋可以以商治遼,我們可以讓行商用茶、鹽、瓷器換取遼國戰馬、毛皮,削弱遼國實力。”
“可,”趙德昭點頭,“還有完顏部和渤海人那里,朝廷需要出具國書承認他們的身份,若他們有請求,看情況盡量滿足。”
“可渤海那兒...”王祐道:“如今烏玄明和大延琳分作兩股勢力,朝廷該承認哪一個?”
“他們啊...”趙德昭想了片刻后道:“渤海國自來以大氏為皇室正統,可先命人去傳達朝廷這個意思,但具體他們聽不聽,咱們也不好干涉,最終哪個坐上渤海國王這個位置,我們便送國書去誰那兒!”
“是!”幾人俱是頷首應下。
大宋在商議如何驗貨,國書送到遼國的時候,朝堂上自然也為此爭執了起來。
“朝中可還有不少渤海貴族及其后裔的,他們雖沒有跟隨大延琳叛亂,但到底作為渤海人,這份罪責怎么都該承擔,”蕭討古道:“對于這些人,本大王提議,強制征收‘復國贖罪稅’,按家族在渤海國的地位繳納白銀,比如大氏后裔每年繳納一千兩,其余一百至五百兩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