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憑借著老姑子一張巧嘴,過來一次上上下下能落不少錢。
她專愛給丫鬟們講因果輪回的故事,動不動就是剜眼睛拔舌頭的。
丫鬟們心里害怕,她就讓她們去佛前點長明燈。
托著她點盞佛前燈,每天供一文香油錢,點一年就要三百六十五個錢。
好些丫鬟都托她點長明燈,但梨月死活不出錢。
她們幾年都去不了一次蘭若庵,誰知道這錢干什么用了?
丫鬟們點長明燈一年要供奉三百六十五文。
老太太、太太們供奉的香油錢,則是每年數百兩銀子不等。
沈氏早先也供奉長明燈,聽說是每年五十兩銀子,不算多。
“老姑子宣卷的時候說,大奶奶的愿心大,需得大大的供奉。佛前要供大燈海,還讓全庵堂的小姑子聚齊念佛,大奶奶出每年五百兩,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大奶奶舍不得銀子,就讓丫鬟婆子一起念佛。用念出來的米兌香油供佛,說這個是最虔誠的。還說啥啥書上寫著,幾百年前的什么娘娘,就是這么發愿心供佛的。”
環環說完了,趕緊塞得滿嘴是肉,狼吞虎咽的吃。
梨月聽完這故事,臉上簡直不知做啥表情才好。
只是趕緊拿油紙包了些干鵝脯,讓環環拿回去偷偷吃,千萬別讓人看見。
打發走了環環,她跑回廚房里預備膳食。
這幾天錦鑫堂的小廚房里,氣氛異常的怪異。
雖然添了兩個人在,倒是安靜下來了。
只聽得到切菜的篤篤聲,還有燒灶風箱的嗚嗚聲。
秦嬤嬤的病好些了,她對宋嬸子和孫財家的安排,一句多余的話都沒有。
照著安排,她只管澹寧書齋國公爺的餐食,蓮蓉給她打下手。
可現在國公爺只在燕宜軒和覃樂瑤一起吃飯,根本不用單獨做。
秦嬤嬤每天都閑著,只管盯著梨月和蓮蓉,教她們做宴席大菜。
“金玉羹、山煮羊、間筍蒸鵝、酒炊白魚、豬肚瑤柱、鮮蝦蹄子燴,燴乳鴿!”
都是燕宜軒中午要上的,樣樣都是酒宴大菜,還不算粥湯與小菜。
梨月趕著去殺鵝,蓮蓉忙著收拾魚,秦嬤嬤在一旁指點。
孫小玉正在做醋魚,最后出鍋淋上香醋,濃香撲鼻而來。
她聽見這邊秦嬤嬤說菜名,不禁斜斜瞥了過來。
不過年不過節的,燕宜軒一頓普通午膳,要吃這么多大菜?
梨月注意到她的眼神兒,下意識就縮了下頭,怕她又要嘴賤說話。
誰知孫小玉的眼神只是冷冷劃過,從身旁拿了魚盤自顧出鍋去了。
她這次回來真的話少,問三句都不答一句,仿佛人聾了似得。
梨月這顆心還沒等落下,反倒是平日不言語的宋嬸子說了閑話。
“西院奶奶終究是個小娘,一頓用這么多份例?鳳瀾院大奶奶是正房娘子,還每天吃素念佛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