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前做貢品的差事沒什么可爭的,她心里很是篤定。
但凡這真是頭等美差,也斷斷落不到宋嬸子和福姐身上。
孫小玉早就力拔頭籌,頭一個掐尖爭了去了。
這寒冬臘月的天氣里頭,殺羊宰鵝泡血水,也真是苦得要命。
這份苦頭不爭著吃也罷,要學的東西太多,恨不得每天做五頓飯才好。
如今寧國府里頭,數錦鑫堂小廚房最熱鬧。
照理說起來,沈氏已是正牌寧國公夫人,應由她出面料理一切祭祀事務。
可沈氏一心求佛拜神,天天在房里里宣卷祈福,鬧得人人都知道。
前天她還親自捧著幾缽白米,分送寧老太君、寧夫人與二三房太太。
虔誠得長跪在地,將米缽捧在頭頂,說是粒粒喧過佛號開過光的。
還有蘭若庵的鏡明老姑子,在旁一力攛掇,夸沈氏多么多么孝順。
整日在房里率領丫鬟婆子日夜誦經,只為祈求長輩與夫君平靜無災。
又說將這缽里的米加上幾斤香油,做成長明燈供奉佛前特別靈驗。
絮絮叨叨宣講佛理,把眾人說的五迷三道。
別看平日寧夫人信佛,對這些事情倒也還罷了。
倒是寧老太君聽見這話,心中就有幾分相信了。
她老人家進來身子沉重不說,孫兒寧元竣還特別的不聽她勸。
娘家臨江侯府與宮里何昭儀五皇子那邊,也是諸事不順。
老太太正因為近來事事都不趁心,聽得說這米佛有用,心里也就惑動了。
就在軟榻上探著身子,將沈氏喚到跟前,又讓那老尼姑講說根源。
旁邊坐著的二太太也聽得十分入迷,因她兒子乳名小和尚兒的,入冬身體病弱讀書懶怠,因此也信著要念經祈福。
一時都聽得津津有味很是心動,恨不得也讓院里的丫鬟婆子也念。
當下寧老太君就要發話,闔府上下都要吃齋念食素,同念起這米佛來。
寧夫人在旁坐著,眉心不覺微微一蹙,狠狠橫了沈氏與姑子一眼。
今天已是臘月末了,若真是吃齋念佛四十九天,府里還要不要過年?
老尼姑正滔滔不絕地說的天花亂墜,忽見寧夫人神色不悅,慌忙話鋒一轉。
“老太太、太太們若要禮佛,倒不一定用這麻煩的方法。眼瞧著年關已到,府里祭祀過年的事正忙碌,四十九天時日太長了。不若老太太就用大奶奶念佛的這個米,再多添些香油上來,貧尼在庵堂里供奉長明燈罷了!”
寧老夫人這才想起來,眼前沒幾天就要過年,只好收了念佛的心思。
低頭思忖了半日,這才緩緩開了尊口。
“既然如此,到底是元竣媳婦孝順,令她把這四十九天的佛念完,將那些米都交給老師父供奉在佛前。至于香油燈海,就論每天二十斤罷了。若咱府里有這香油,就每月送一趟去庵堂里。若咱府里沒有時,折了銀子與老師父。”
那老尼姑一聽每天二十斤油,喜歡的屁滾尿流念佛不止。
寧老夫人說定了這話,這才抬頭問沈氏。
“如今府里的用度,是誰掌管著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