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六百斤香油?如今是臘月里頭,京師各大庵觀寺廟的香油,折銀子都要五錢銀一斤!一個月就是三百兩,一年下來三千六百兩啊!還不都便宜了蘭若庵鏡明那個老禿賊!”
錦鑫堂的廚房里,大伙兒正在忙碌膳食,幾個老婆子邊洗菜邊閑聊。
沈氏這番操作,闔府上下都知曉了,丫鬟婆子們都在嘲諷。
供佛用的香油那可金貴的很,梨月聽婆子們說過。
若是在廟會上買,五錢銀子一斤都算是便宜的。
寧國府在城外還有兩座大家廟,蘭若庵只算是個小庵堂。
平日給蘭若庵的香油蠟燭銀子,每年不過五百兩銀子。
如今為了沈氏挑頭許大愿,一下子翻了多少倍出去!
“這還沒算印《大藏經》的錢呢。五千冊經書印出來,也要幾百兩銀子,加起來怎么也得有四千兩!嘖嘖嘖,大奶奶得發多大的愿心,花費這么大筆銀子的供奉。倒不是咱們做奴才的人,敢出口說主子們的不是。平日她多孝順長輩,常籠絡國公爺,體恤體恤底下人,早些多積陰騭,何苦花這些冤枉錢!”
這話倒也真是的,梨月聽了很同意,暗地里跟著點頭。
沈氏這樣供奉許愿,必定不是國泰民安家業安穩,這樣虛頭巴腦的東西。
要么是求夫君回心轉意,要么就是求能早些生下嫡子。
不只是梨月這樣想,府里下人其實都是心知肚明。
夫妻和睦早生貴子的愿望,怕是關著門念佛實現不了的。
“還盼著咱這位大奶奶積德?你沒見她讓蘭若庵那老禿賊姑子,哄的如何呢!不知哪里討來野路子,令全院子里頭的丫鬟婆子,起早貪黑給她念佛數米粒子,還要陪著她吃素食齋。鳳瀾院小廚房的飯食,那是半點油腥沒有,就有個蒼蠅肉落在鍋里,都要撈出來撇出去哩!”
這位碎嘴婆子說的繪聲繪色,引得眾人一陣笑話,語氣愈發刻薄。
“方才聽太太的意思,說既然她要念佛許愿,就不能中斷。就讓大奶奶在院里待著,好生齋戒念佛四十九天,過年都不必出來。這般大的愿心,又有全院子上下幾十人陪著吃齋,必定如了她的愿,就等年后早降貴子呢。”
“這話倒也是難說的很。吃齋這事兒可要命。大奶奶若光管著自己吃罷了,偏要拉著底下人吃。鳳瀾院里老的小的這么多,有嘴饞偷摸出去偷油偷肉,誰能攔得住?就算沒有個偷嘴吃葷食的,萬一害饞癆上來,尖牙咬破了舌頭,豈不也是沾葷腥兒?那佛爺菩薩見了,必定得說她的愿心不虔!”
說到此處時候,大伙兒又是一陣笑。
手底下各干各的差事,嘴里卻亂紛紛議論,只是不敢大聲而已。
家庵的主持老尼姑鏡明,就是個見錢眼開的貨,混賬事不知做了多少。
雖把上頭瞞得鐵桶似得,底下人心里卻是都明白。
大筆銀子放在蘭若庵做功德,與丟在井里沒分別,因此人人聽了都笑。
大奶奶沈氏這么搞,大約真是急眼無法,才會病急亂投醫。
想虔誠拜佛讓丈夫回心轉意,是絕對不可能的。
可能別人還不知曉,但梨月心里特別明白。
沈氏在房里吃齋念佛許愿,國公爺石半點沒被妻子感動。
寧元竣陪著覃樂瑤在燕宜軒里,那真是頓頓佳肴美酒,吃的有滋有味。
今天還特意派人來廚房傳話,說主菜要做蜜蒸果子貍。
果子貍是南方的東西,新鮮的得不著,運到京師都是風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