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發現
南州前刺史,并府衙的大小官吏、差役等,收到消息,相繼來到了刺史府。
“某見過樓郎君!”
前刺史五十來歲的模樣,臉頰瘦削,皮膚微黃,留著幾縷胡須,眉宇間帶著郁氣。
只看他這副模樣,妥妥就是“不得志”的落拓中老年人。
他本是南境人,南北尚未統一的時候,他就被發配到了南州做刺史。
于他而言,就是十幾年蹉跎,大志難伸。
他的仕途幾乎止步于此。
自覺升遷無望,即便嫌棄南州偏僻、蠻荒,卻又舍不得這官身,前刺史便開始混沌度日。
得過且過,能混則混,皇朝更迭,南北一統……外面風起云涌,南州自有安穩。
“認命”之后,前刺史竟也過得不錯。
他以為,他要老死在南州,萬萬沒想到,朝廷竟派了新刺史。
這新刺史還大有來歷——
開國郡公之子,年紀輕輕就憑借軍功獲封開國郡公。
少年得志啊!
人家十幾歲就進入到了權力中心,而年歲是對方兩三倍的他,卻還在偏遠的州府空耗年華!
自身尊貴也就罷了,還娶了個公主做娘子……
羨慕、嫉妒!憤懣、不甘!
但,諸多負面情緒過后,前刺史再次“認命”,還隱隱有著幸災樂禍:
皇朝頂級權貴又如何?
還不是跟他一樣,被發配到南州?
當然,前刺史也不是個一味無腦亂爽的人,壓下心底陰暗的想法,他的理智回籠,也就能正常的思考問題。
在某種程度上,前刺史應該感謝樓彧。
不管這位齊國公是為了什么來南州,但,因著他的到來,前任刺史就要挪地方。
前刺史在南州十幾年,雖然沒功,卻也無過。
吏部(或是某位大佬)經過考量,便調任前刺史回京,給他的工部衙門弄了個養老的閑職。
正四品,無實權,卻是妥妥的京官兒。
若是單單靠前刺史自己,他終其一生都不可能去京城。
所以,即便前刺史很不情愿,也必須承認:樓彧的到來,成全了他!
這份人情,不是他主動欠下的,卻也不能昧著良心不認。
再者,京城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瑯琊公主、齊國公的地盤。
他一個沒有家族支持,能力平平的五旬老朽,去到京城,哪怕只是個閑職,也極有可能坐不穩。
“……如果我能以此為契機,打著‘還人情’的旗號,主動向兩位貴人示好,繼而跟瑯琊公主、齊國公有了來往,他日去了長安,定能有所依靠!”
前刺史還算通透,想得十分明白。
他迅速調整好狀態,此刻見了樓彧,一張黃瘦多皺的老臉,笑成了一朵花兒。
“早就聽聞樓郎君年少英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前刺史笑著、恭維著。
“彧見過前輩!”
前刺史熱情、殷切,樓彧也儒雅、守禮。
他笑得溫和,語氣、神態亦是從容、淡然。
不過度殷勤,也不會顯得高冷孤傲。
他完美維持著君子的假面,與刺史寒暄。
“敢問樓郎君,瑯琊公主的尊駕在何處?”
與樓彧見了禮,前刺史也沒有忘了王姮。
不管是否皇家血脈,但公主的名號是實打實的,是君。
作為臣子,前刺史自是要恭謙、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