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遠不及太子!
這是圣人、朝堂諸公的想法,但,對于鄭賢妃以及她所在的鄭家來說,就未必肯“認命”了。
或許,他們還想爭一爭。
而最想要解決的就是趙王嫡出的身份。
皇后如果還在,鄭賢妃等還不會生出妄念。
偏偏皇后薨了,鄭賢妃若是能登上后位,趙王也便成了嫡子。
接下來的奪嫡之爭,也就名正言順。
只是,在鄭賢妃前頭還有個姜貴妃,姜貴妃亦有皇子。
鄭賢妃完全可以來個一石二鳥。
放出流言,扳倒姜貴妃,自己趁機上位……
圣人果然睿智,只是聽聞了散布謠言的主使者是鄭才人,便猜到了后續的種種真相。
周既明卻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回稟陛下,表面上看,此事‘理應’與賢妃娘娘有關,但,臣查到,鄭才人一家在族中曾經受過欺凌。”
鄭才人是鄭家的旁支庶出。
諸多世家大族里,有的嫡支主脈會善待族人,甚至幫扶落魄的族中子弟。
可亦有仗著是嫡支的身份,欺凌、盤剝族人的蠢貨。
很不巧,鄭賢妃的父親,鄭家這一支的家主,就是后者。
他自詡族長,身份貴重,對族人動輒利用、打罵。
比如鄭才人,進宮的時候才十五歲,她原本有未婚夫,卻被鄭家強行拆散,還以父兄的前程為要挾,逼她進宮,為鄭賢妃當牛做馬!
周既明掌管大理寺、手握百騎司,明里暗里的勢力很多,調查來的信息,也就格外詳細、深入。
某些不為外人所知的隱秘,周既明都查了出來。
圣人緩緩聽著,好半晌,才幽幽的說了句:“鄭才人與鄭家有仇?她非但不會幫著賢妃,反而有可能故意利用這層身份,陷害賢妃?”
周既明低著頭,沒有吭聲。
片刻后,他才沉聲說道:“臣查到,鄭才人的弟弟,在驪山書院讀書,與他交好的同窗中,有德妃娘娘的遠房侄子。”
圣人微微蹙眉。
怎的還牽扯上了德妃?
德妃與賢妃一樣,都是他早年的侍妾。
德妃育有三子兩女,夭折了兩子一女,未入續齒,如今僅存一子一女。
兒子在皇子中排行第六,出生的時候,圣人已經做了齊王。
年紀小,沒有戰功,亦沒有太過突出的才能。
直到現在,六皇子甚至都還沒有封王。
他這般情況,別說跟太子相比了,就是趙王、燕王、魏王等,也都穩穩的壓他一頭。
圣人對六皇子并不十分看重,更沒有想過將他列為繼承人的候選。
一來,圣人有最優秀的太子,同樣嫡出的燕王、魏王,都無法跟太子相比,也就不用說庶出皇子了。
二來,庶出的皇子中,有還算卓越的趙王,還有圣人偏愛的九皇子。
六皇子可謂是不上不下,怎么輪,都不可能輪到他。
圣人真的從未考慮過六皇子。
但,圣人不想,并不意味著旁人沒有野心。
再者,崔德妃此次,也不是親自動手。
她利用了鄭才人,就算事發,大家也會按照常理的去懷疑鄭賢妃。
流言事件,不能扳倒姜貴妃,卻能干掉同樣有年長皇子的鄭賢妃,于崔德妃而言,亦算是一種成功!
圣人腦子飛快轉動。
作為男人,作為皇帝,他素來不屑關注后宮女子的勾心斗角、陰謀算計。
但,不屑不等于不懂。
有了百騎司調查來的線索,再從利益、人心等出發,圣人很快就理清了事件,得到了接近真相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