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郎君要回來了,你和阿南是不是也要回京?”
王棉自省完,繼續跟好閨蜜閑聊。
他們現在都在驪山,王姮、王棉教書,阿南、三胞胎讀書。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驪山書院早已成了京城第一書院,隱隱還有了與其他成名已久的書院并列top的趨勢。
驪山書院能夠有如此成績,原因很多:
一來,驪山書院有海內名士沈度做山長。
沈度做官,毫無建樹。
但,在教書育人方面,他堪稱大虞頂級的存在。
尤其是與他同名的韋靈甫獲罪,被斬首,沈度也就順勢成了第一人。
第一名士,第一名師。
有他坐鎮驪山書院,書院的名聲愈發響亮。
二來,除了沈山長,書院的先生們亦都是當世之才子、才女。
師資力量,放眼整個京城,都是最好、最豐富的。
三來,驪山書院的學生,要么是權貴,要么是天才。
京城數得上號的家族,都有兒女在書院讀書。
皇孫、公主之女,公侯伯爵、將軍宰相家的子孫……普通官宦人家的孩子,在書院都算不得什么。
只要進入驪山書院,就能同這些平日里高攀都攀不上的高枝兒成為同窗、舍友。
幾年下來,就算沒有莫逆的交情,也會有份香火情。
將來不管是聯姻,還是入仕,都能有著意想不到的驚喜。
尤其是這兩年,皇太孫都在書院讀書,這讓許多家族都蠢蠢欲動。
有與皇太孫年齡相仿男丁的人家,便想讓自家小郎君與皇太孫成為同窗。
有與皇太孫年齡相近甚至小一些的女郎的人家,便想讓自己女兒(孫女兒),跟皇太孫有著一起長大的情分。
皇太孫的伴讀,還需要人選。
皇太孫的后院,還有空缺。
圣人看重太子,太子認準了皇太孫,皇太孫第三代繼承人的地位,無比穩固。
有遠見、愿意提前投資的人家,已經開始下注。
不管是伴讀還是妃嬪,都是各大家族投靠東宮的途徑。
其實,這些家族已經在后悔了——
晚了!
他們晚了一步啊!
五年前,皇太孫還只是東宮的小大郎。
因著腿疾,似乎連太子都厭棄了他,不再親自教養,而是丟給了樓彧。
那時,諸多家族們便在觀望。
有些甚至開始站隊小三郎——
都是東宮原配嫡子,小大郎若是廢了,小三郎亦有競爭的資格。
是以,李皇后臨終前,開始頻繁召見外命婦,尤其是家中有與小大郎年齡相仿女子的外命婦時,某些精于算計的家族,便想方設法的躲開了。
小大郎就算沒廢,也有腿疾,自家精心教養出來的女兒,可不能平白被糟踐。
但,他們誰都沒有想到,李皇后會這般疼愛小大郎。
她不只是要給小大郎尋找靠得住的妻族,還為她求來了皇太孫的封號。
皇太孫與皇長孫只有一字之別,卻有著天與地的差距。
皇太孫就是板上釘釘的第三代繼承人。
只要太子順利登基,他就能成為東宮之主。
皇太孫的名分定了,楊承的身份也就變得更加尊貴。
他的妻,是未來的皇后。
他的妾,亦能競爭皇后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