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那個時候,某些家族左右搖擺,而有些家族卻果斷投資。
李皇后臨終前,為楊承定下了一正妃、二側室。
正妃出自王氏,與王姮的王氏無關,而是北境老牌世家太原王氏。
側妃則分別是李氏、宇文氏。
李氏是圣人倚重的尚書左仆射的孫女兒,宇文氏則是晉城長公主一手提拔起來的宇文戰之女。
有文有武,有勛貴有世家有軍權,三人都是圣人的肱股之臣。
他們的家族,因著李皇后的賜婚,被綁上了皇太孫的戰車。
那個時候,似乎是三個家族托舉皇太孫。
而經過這五年的成長,皇太孫已經成長為翩翩玉郎君。
他不愧是樓彧親手教導出來的,一言一行,都似樓彧般規矩端方、儒雅持重。
容貌俊美,身體略有瑕疵,卻無傷大雅。
文韜武略,品行高潔,尊貴包容,行事穩妥,儼然就是朝臣們最想要的儲君模樣。
有些見識過少年太子的老人兒,禁不住驚呼:
皇太孫竟像極了年少時的太子。
是的!
皇太孫不是像樓彧,而是像太子。
這些老人兒都已經想起了往事:十幾年前,樓彧就是被帶在太子身邊,言傳身教,這才長成了溫潤君子。
如今,不過是又有了新的學生。
故人之姿,不過是故人之子罷了。
但,不管是像樓彧,還是像太子,都表明,皇太孫已經成長為令朝臣滿意、令世家勛貴期許的繼承人模樣。
他的地位,不只有名分加持,還有能力作為核心,他的繼承人身份牢不可動。
他的伴讀、他的妻妾,也就更有含金量。
太子正值壯年,他的身邊,已經沒有了太多投資的機會。
皇太孫卻可以啊。
伴讀有空缺,一妻二妾也還太少。
只是皇太孫平日里要么繼續在六部歷練,要么在宮里讀書,唯一的外出,就是去驪山書院聽課。
所以,很多想要投機的家族,便盯上了驪山書院。
又所以,靠著時不時來旁聽的皇太孫,驪山書院又增加了一波熱度。
王姮:……行叭!管它是什么原因呢,最終能夠讓書院受益,那就是好的!
“嗯,阿兄回來了,酷暑也已經過去,我準備帶著阿南回京城。”
王姮點點頭,輕聲道:“再者,下個月初六,皇太孫大婚。”
作為公主,更是“師母”,皇太孫的昏禮,王姮定然不能缺席。
“是了,皇太孫要成親了!”
王棉禁不住有些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還記得皇太孫初來國公府的時候,還是個不滿十歲的半大孩子!”
一轉眼,小小少年,已經長成了溫潤小玉郎,不止要娶妻,還要納妾。
嘖,十四五歲的中學生啊,就有了三個女人。
興許轉過年來,就能當爹!
王棉穿越這些年,有些根深蒂固的思想,還是無法改變。
比如,對于古人的早熟、早婚,她還是有種荒誕的感覺——
十三歲的少女嫁給十四歲的少年,兩個半大孩子,卻已經開始組建家庭,并準備生兒育女!
阿、這,還真是無法評論。
其實,不用說別人,就是王棉自己的三胞胎,虛歲八歲,還是小學生呢,就有人明里暗里的說什么聯姻。
王棉:……太驚悚了!有木有!
“時間過得確實快!不只是孩子們在長大,我們也在成長!”
王姮頗有些感慨,她拒絕說出“變老”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