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秦國打贏了西河的百年戰爭,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業,魏國則元氣大傷,從此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能力。
而現在,黑夫面臨的,其實是與秦獻公、孝公一樣的事,只是強弱形勢調轉過來罷了。
黑夫掃視與自己登塬遠眺的一眾將尉,其中有不少從南郡起兵時追隨自己的北伐舊部,也有許多陸續投降的故秦軍吏。
他就是要通過這場對六國,對匈奴的反擊戰,將這兩個根本尿不到一個壺的集團,捏合到一起。
領導都是善于總結的,黑夫也不例外,他說道:“由此可知,秦之中衰,由失西河始。”
“秦之大興,亦由復西河始!”
黑夫一揮手,神情肅穆:
“眼下六國諸叛軍竊據西河,若不能收復,吾等,皆為大秦之罪人也!”
司馬欣與眾將皆俯首道:“有攝政為帥,士卒用命,必克復西河!”
不管過去雙方怎樣將狗腦子都打出來,現在一致對外,先把六國趕跑再說。
這時候,叔孫通來了,跪倒在地,雙手獻上一封文書:“君侯,新檄文,寫好了!”
早在黑夫決定對六國全面進攻時,就讓叔孫通鼓搗一篇通俗易懂,又能激勵士氣的檄文出來,但叔孫通咬禿了筆尖,卻給黑夫交了這么一份玩意:
檄文的大意無非是,當年六國攻秦,合從締交,諸君王為縱長,四公子為首腦,匯集九國之師,征募賢良策士如公孫衍、蘇秦、陳軫、蘇厲,又得兵家武將諸、龐涓、匡章、廉頗、趙奢、李牧、項燕等。
結果呢?諸侯最多到達函谷關,秦人開關對戰,還未用全力,便打得六國大敗而歸,從散約破。
而眼下六國余孽,不論是甲兵人眾,還是文韜武略,都遠不如昔日,竟敢乘著武忠侯廓清朝堂之際,勾結奸佞趙高及北虜匈奴,乘亂進入西河,真是膽大妄為,連死字都不知道怎么寫,只需要武忠侯帶著秦師東征,便能像過去那樣,將六國打得落花流水……
叔孫通為了討好黑夫,形容秦軍軍容之盛時,甚至還說什么“以秦之眾旅,投鞭于河,足斷其流!”
聽著是霸氣,但叔孫通不知道,他誤打誤撞,馬屁拍到這匹大黑馬腳上了。
黑夫當場就撕了檄文,讓叔孫通重寫,還罵他道:
“叔孫通,汝莫非是做了官,進了咸陽,便筆禿才盡了?”
叔孫通被罵得一愣一愣的,黑夫卻問他:“汝魯人焉?楚人焉?秦人焉?”
這送命的題,當然不能答錯,從小長在泰山腳下的叔孫通毫不猶豫地數典忘祖:“叔孫通自然是秦人!新秦人也!”
黑夫道:“那汝竟不記得,自從十余年前,始皇帝滅六國,一天下,世間便再無六國之民,而只剩下一種人:秦人!最多分新故而已。”
“既無六國,汝在文中,屢屢重申秦與六國仇怨作甚?生怕彼輩裹挾之民想不起來?生怕戰后秦人不報復關東之人?”
這就是叔孫通忘記了,黑夫要強調的是:腐朽落后,一心復辟自己奢靡生活的六國殘余舊貴族,與天下人的矛盾。
而不是翻六國與秦的舊怨老賬。
“還有。”黑夫警告道:“那投鞭斷流一詞,不許再用,再亂胡謅,本攝政先將你投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