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多久?”
盡管言語有些怯怯,但商賈生來就是要討價還價的。
黑夫一揚眉毛:“怎么,汝等信不過官府,還想將本攝政,也逼到債臺上不成?”
“小人絕不敢如此啊!”白給已經嚇得跪地了,蘇離也跪了下來,但還是抬起脖子:
“國無信則亡,攝政豈是那種會為了蠅頭小利,而短視到毀己信譽的人?為了攝政信譽著想,吾等還是得問清楚了。”
“攝政要借多久,如何還?”
此人倒是有幾分膽色,不愧是三蘇的后人。
黑夫放緩了語氣:“糧食換成同等的鹽,汝等持鹽引,自行去河東運輸,自行售賣。”
這已經是批發價了,但以黑夫現在對地方的掌控力,重新派人去經營鹽業,收益還不如售賣部分經營權。
這是黑夫在膠東搞過的鹽引制度,如今照搬到中原來了。他前幾天接見了河東的猗氏,猗氏家主希望能按照傳統,出巨資承包一個小魚塘——解池。
但黑夫沒答應,只肯給他限量的經營權,拿糧食換鹽引,如此便能省去運輸和行政的大筆開銷。當然,官府仍會以平價,直供給地方一半的鹽,也不必擔心商賈提價太高。
但洛陽的兩家大商賈對鹽的興趣,卻沒有猗氏那么大,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其他法子。
白給道:“十萬石,白氏愿無償奉上,只望能在洛陽繼續經營谷物、肉、糖等物!”
除了糖外,這些在東西周和呂不韋時代被允許的經營,在秦始皇帝親政后,卻一刀切地禁止了,改為官府統一專營。
黑夫并未直接同意,這節骨眼上,糧食貿易是決不能松手的。
而蘇氏,也有自己的想法。
“怎么,難道蘇氏想要繼續向民間借貸,兼并土地?”
若他敢說是,黑夫手里的剪刀,就要毫不留情,將這顆大韭菜剪掉了!但那是下策,關東不比關西,商賈的力量比較大,掌握了大批財富,又與游俠豪長盤根錯節,一口氣全打了也不是辦法,黑夫希望能在洛陽開個好頭。
“攝政說笑了,大秦律令嚴禁兼并,蘇氏豈敢再打土地的主意!”
蘇離這次卻聰明了,垂下灰白的頭,長拜道:
“除了借十萬糧食外,蘇氏愿再納粟三萬石,只望能提一建言!“
“愿攝政日后能弛商賈之律,在三川郡,在關東推行昔日膠東的重商之策,使天下商賈,也能為恢復民生,出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