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寒暄了幾句后,李香蕓就開門見山了。
她目前所任職的那個縣,是出了名的貧困縣。
人口外流嚴重,工作崗位稀缺,經濟問題尤其突出。
前任縣一把手,為了搞政績工程,還開發了不少房產,政府的債務壓力也特別大。
房地產是高融資行業。
經營模式就是在不斷的借債,還債。
具體是這樣操作的,房地產開發商,貸款從政府手上拍地,拍到地以后,開始搞建設。
動工后,就會采取期房預售的方式,向民眾售賣房屋。
從民眾手里賺到錢后,再拿錢還給銀行,售房款,和銀行貸款之間的價差,就是房地產開發商的利潤。
這套操作一直都是可行的。
但眾所周知,近幾年經濟增速放緩,房子不好賣了。
房地產開發商別說賺錢了,甚至連保本都難,原因很簡單,房子賣不出去,他們就拿不到錢,就沒法償還銀行貸款。
想要盡快拿到錢,唯一可行的,就是把房子降價。
但人都是追漲殺跌的,看到你房子降價了,反而更不愿意買,誰知道往后,會不會再降價?
如此,就導致了惡性循環。
房地產開發商還不上貸款,很多樓房都變成了爛尾樓,銀行又有一堆爛賬,經濟問題惡化,人口外流加速,沒有人口創造經濟價值,政府就沒有稅收,沒有稅收,連公務員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李香蕓現在面臨的,就是這么個爛攤子。
在這么個爛泥坑里,別說做出成績來了,不倒退都算很厲害了。
要想破局,首先就是得把經濟問題解決。
至少,不要讓它繼續惡化下去。
李香蕓也做了一些努力的,她把家族中經商的那些親戚召集到一起,都讓他們到任職縣城去投資。
但這還遠遠不夠。
因為那些親戚們的資產,都還是太少了,影響力有限。
為了避免風險,她家族里那些經商的親戚,都不會把生意做得太大,小富即安,錢夠花就行。
你要是把生意做的太大,很容易把那些從政的親戚給牽扯進去,經商本身就是有風險的,攤子越大,風險越高。
真要是出點什么事兒了,那些從政的親戚就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幫你吧,那就是以權謀私,容易被競爭對手抓到把柄。
不幫你吧,你要是倒了,大家都會受影響,至少在經濟方面,沒有支援以后,大家就不那么寬裕了。
基于種種考慮,所以她們家族經商的人,都不會把生意做得太大。
這樣風險小。
而且,真要是倒閉了,那就倒閉了唄,反正錢也不多。
從政的那些親戚,也不必為難。
經商的經濟來源,干干凈凈,從政的人,也清清爽爽。
從大局來看,這樣的安排自然是穩妥的,但到了李香蕓面臨的情況之時,家族里面能給到的支持就很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