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蕓可不只是光在嘴上說說而已,掛斷電話之后沒兩天,她就跟體育總局的領導,說了她要辦賞金聯賽的事兒。
由于李香蕓肩負著一縣的重擔,她此舉,也是為了振興縣城經濟,體育總局考慮再三之后,批準了。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她家里的政治背景。
得到批準以后,李香蕓立馬開始著手安排賽事。
首先就是修建場館,修建場地。
然后就是找媒體進行宣傳。
這段時間,應該是她和江凡通話最頻繁的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她都會和江凡開視頻,跟江凡匯報最新的進度。
江凡還親自去過幾次,坐診所的直升機去的。
由于不知道,這個賽事制度,能不能收獲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李香蕓并沒有大動干戈,場館用的當地高中的場館。
除此外,還修了幾個露天籃球場。
然后就準備開辦賽事了。
第一次,就當做是試驗了,能成的話,后續再完善基礎設施,不能成的話,少花點錢,就不會造成縣財政的鋪張浪費了。
李香蕓找到的媒體,是一家當地的小媒體。
大的媒體,她也請不動。
小媒體,是引發不了太高的關注度的,萬幸,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更是短視頻的時代,而短視頻。是可以花錢買流量的。
最后,是江凡花錢買流量,才把這件事給炒熱的。
由于李香蕓的賽事制度過于的新奇,離經叛道,和傳統的籃球賽事規則不同,所以被很多網友評論為——狗屁不通!
對此冷嘲熱諷者,占據了絕大多數。
甚至有很多人,都懷疑起了,賞金籃球賽的超高獎金,會不會就是個噱頭,實際根本就拿不到。
反正,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但總體,還是以奚落嘲諷為主。
但還是有人愿意嘗試的。
看到相關的新聞報道后,來自全國大江南北的二十多支球隊,來到縣城,報名參加比賽。
這其中,好幾只球隊,其實都是自媒體球隊。
他們都是帶著目的來的。
他們并不相信,當地政府真的會發放那么高昂的獎金,因此,他們從一開始來,就沒想拿著獎金離開,而是準備好和當地政府打官司了。
打完比賽以后,和當地政府打官司,然后在互聯網上炒熱度。
起號才是他們的目的,打球,反倒是一個順帶的事兒。
看到一通宣傳之后,竟然只有二十多支球隊來報名比賽,而且這二十多支球隊,還都不是什么專業球隊,都是由社會人士,隨意組成的球隊。
李香蕓有些灰心了。
感覺自己忙活了好一陣子,都是在白忙活,根本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她本想草草收尾,但在這個節骨眼上,江凡給她轉賬了。
一轉就是五個億。
讓她按照原來的賽事安排,繼續下去。
“我已經沒有信心了,折騰了這么久,花費了那么多錢,把政府里面的同志們都給忙得夠嗆,結果,就這效果……”
“早知如此,我還不如把錢用在別的地方了。”
“果然,這靈光一現的點子,確實不怎么可靠。”
李香蕓已經沒什么斗志,話里話外都是悲觀。
眼前的局面,和她想象中的熱鬧光景,完全是兩碼事。
她感到了深深的挫敗感,覺得很對不起江凡。
為了幫她搞這個賞金籃球賽,江凡又出錢,又幫她出謀劃策,完善賽事制度,結果到頭來,冷冷清清。
“你按照我的意思,繼續搞下去,花掉的錢算我的。”江凡對她鼓勵道。
盡管相隔甚遠,但江凡下班以后,一直都在關注著李香蕓這邊的情況的。
希望李香蕓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是真的希望,籃球運動能夠再次發光發熱。
當初,為了帶動國內的籃球發展,很多人都曾經勸說過他。
但那時候,他并沒有當回事,他志不在此。
然后就是,因為他的存在,而一時火熱的籃球賽事,也因為他的離開,再次黯淡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