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實踐環節正式開始。
和江凡之前參加醫學比拼大賽一樣,比試項目,分為手術和用針。
這對于江凡來說,自然是沒什么難度的。
八小時的規定時間,他只用了不到兩小時就搞定了,而且每一個操作步驟,都是教科書級別的。
成績公布后,不出意料的,江凡拿到了滿分。
當然,除了他之外,拿到滿分的人也不在少數。
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拿到了滿分,剩下百分之十的人,也只被扣了一分兩分,主要是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上被扣分,整體都是沒有沒問題的。
這也側面說明了參會者們的含金量。
不說別的,光是這個手術技藝,就足夠他們在醫學界橫著走了。
三天后,筆試理論的成績就出來了。
收到的數百個治療方案之中,只有江凡的治療方案,對目標病癥有了實質性的療效。
其他的治療方案,當然也有一定可取之處的,有治療效果的,也有好幾份方案,但毫無疑問,江凡的治療方案效果是最突出的。
這次的交流切磋,不像是體育比賽,還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這樣的劃分。
贏家只有一個。
誰的治療方案有效,誰就厲害。
那么,顯而易見的,江凡是當之無愧的no.1。
對此,是沒有人質疑的,大家都很信服。
原因很簡單,筆試環節是沒有任何漏洞可鉆的,也沒什么黑幕,能給出正確的治療方案,那就是厲害!
而且,所有上交的治療方案都是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拿江凡的治療方案去驗證。
不久的將來,江凡寫的治療方案,甚至有可能成為目標病癥,教科書一般的標準治療方向,被收錄在專業論壇上,供醫學從業者學習參考。
平心而論,江凡自己對這場醫學交流大會,是不怎么重視的,他之所以來參加,是因為療養樓里面的病人都讓他來參加,證明自己。
他不想辜負他們的好意,所以他就來參加了。
至于醫學交流大會,促進行業交流,推動醫學發展的宗旨,他是完全不上心的,也沒有絲毫的準備。
這就導致,比拼結果出來之后,身為no.1的他,甚至都沒有一個具體的議題跟大家進行探討。
按照大會的本意,身為no.1的行業泰斗,理應帶領大家推動行業發展,并讓相關的醫學政策落地實施的。
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就是這么個意思。
你最牛逼,那理應由你來帶頭,引領行業發展。
這樣,既能服眾,說服力也強。
換做是別的參會者,如果他們成為了這次的no.1,那他們是無比樂意,成為一個引領者,推動行業發展的。
這可是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
為此,在沒有來參加醫學交流大會之前,他們就已經準備好了相關的議題,和確切的醫療政策。
只待成為引領者了。
但很可惜的是,很想成為引領者的他們,都沒能成為引領者,反倒是不怎么上心,沒什么準備的江凡,成為了這次的no.1,成為了引領者。
在這個尷尬的節骨眼上,江凡在診所里面的下級醫生拯救了他。
下級醫生在來之前就做了很多功課的,包括相關的議題。
由于都在一個診所里面共事,對于江凡的做事習慣,對方也算是略有了解的。
江凡是一個知識技能拉滿,卻不擅長拋頭露臉,發言演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