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府發生談話的第一時間,當晚,宏豐帝拿到了消息。
他留在趙府的御林軍可不是擺設,更何況,京中勛貴府邸,都有內衛的探子,這已經不是秘密。
從土地兼并這條線,來看皇朝的興衰更迭。
這個角度很特殊,趙清虎也沒有徹底深入將之探討清楚,只是給兒子、女兒們梳理了一條粗略線路而已。
從這方面來看,皇朝最終,會因為土地兼并走向毀滅。
宏豐帝沉默了,這跟他想的差不多。
但是,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當然了,趙清虎給出的兩個解決之道,也是宏豐帝想到了,卻沒能想清楚的。
生產力提升,緩解矛盾,這個方向,他之前并未重視。
如今想一想,這才是根基,才是能兵不血刃,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之前,大淵皇朝的主糧畝產,無非就是小麥,畝產不足兩石。
還有就是稻谷,畝產也就是四石左右。
如今,有了土豆跟紅薯,畝產一下子翻了十幾倍。
雖說,土豆跟紅薯,難以徹底代替小麥跟稻谷,但是,有了這種高產糧食,至少,大淵皇朝能養活多人,絕對可以提升數倍。
這就大大緩解了生存問題。
百姓不會因為吃不飽,要餓死了,而揭竿而起。
“生產力!”
宏豐帝沉默了,閉目凝神,在細細思慮。
他是皇帝,大淵皇朝是他從太祖手中接過的,是祖宗基業啊。
當然了,他也是要把這個江山社稷,傳承給太子的,自然希望子子孫孫,萬世一表。
誰他娘的當皇帝了,能忍心見自家的社稷江山,兩百年后,傾覆崩塌啊?
三百年這個魔咒,無論如何都要打破。
扼制土地兼并,前朝也并非沒人做過,號稱中興的皇帝不是沒有,誰沒有壓制土地兼并啊?
但是,即便皇室努力抑制了,成功了嗎?
還不是沒有皇朝扛過三百年?
大淵皇朝可不能走這條老路,現如今,他們也并非沒有希望。學我者生,類我者死。
有了趙清虎,有了高產糧種,大淵皇朝,完全可以突破這個魔咒。
而生產力的提升,雖然只是第一次,聽趙清虎提到這個概念,但是宏豐帝有感。
工匠院,絕對要繼續支持。工匠院創造出來的價值,那就是生產力提升。
最近,工匠院送來的馬車,很舒服,不僅穩而且快,是工匠院花了大力氣打造的。
“老貨,工匠院的馬車作坊如何了?”
“陛下,馬車作坊已經連續三次增產,訂單都排到明年了。”
“好,下一個條子,從云南到京城的官道,一定要暢通,不管是陸路還是水路,都要修好!陸路官道不通,那就全力搶修,漕運不通那就疏通漕運。”
“遵命!”
宏豐帝拿到答案后,這件事情便不是秘密了,很快,該拿到答案的,都通過各種渠道,拿到了答案。
這件事情也瞞不住,畢竟,五郎就是個大嘴巴,第二天去威寧侯府的私塾,直接就把他老爹提供的答案公布了出來。
便是星月先生,對于這個答案,也是震撼無比。
從土地兼并這個視線來分析皇朝興衰,怎么聽怎么有理。
地主豪紳,這些家伙,偷稅漏稅,只要是個讀書人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