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
趙清虎再拜,宏豐帝的確很有包容性,具備一個明君的所有資質。
“陛下,文以載道,想要普及教育,開啟民智,培養更多的讀書人,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文字。”
“文字”
宏豐帝有些好奇,這個角度,還真的是奇特。
改變文字漢字傳承有序,數千年了,怎么改變
“陛下,咱們目前使用的文字太復雜,不利于普及,要簡化。”
“簡化文字!”
趙清虎直接上手,給宏豐帝演示了一番。
對比繁體字,自然是簡體字,更容易學習。
不僅是文字要簡化,白話文也應該登上歷史舞臺。
之乎者也,玄乎其玄,那是文人雅客的喜好,既然要開啟民智,讓百姓讀書識字,自然要有老百姓最熟悉的行文方式。
“愛卿思慮周全,簡化文字,的確讓讀書識字更加容易。”
“陛下,咱們現在用的文字,可以稱之為繁體字,簡化之后,便是簡體字。兩者相輔相成,并非是迥異對立的,而是傳承簡化,推陳出新。”
趙清虎侃侃而談,宏豐帝對此,并沒有異議。
“朕下旨,讓翰林院負責此事,等文字簡化后,便刊印愛卿所言的《新華詞典》,從官方文書,到《大淵日報》逐漸用簡體字替代繁體字。”
“陛下圣明!”
“愛卿深諳此道,可不能推辭,每日也去翰林院走一走。”
“啊”
趙清虎有點懵,幾個意思啊,讓我去翰林院面對那一群翰林您可真會啊!
“哈哈哈哈!”宏豐帝大笑,知道趙清虎躲著朝政,不想參與進來,這次就是一個機會。
“對了愛卿,三十六路的農政司陸陸續續都有折子回來,宏豐推廣很順利,各處都是豐收。”
“等宏豐署接上,即便有一些災害,老百姓也不至于挨餓。”
“今年還無法滿足天下百姓,再有兩年,應該就能全部推廣。北方干旱,因為宏豐豆的豐收,糧食問題稍有緩解,就是干旱面積太大,一直依靠朝廷在供給糧食,平抑糧價。”
大面積干旱,就是趙清虎也沒辦法啊。
北方還好,畢竟有雪水融化之后的水源。
就怕西北、黃淮大旱,那是真的會大面積死人的。
“陛下,打井隊如何了”
“效率不錯,今年已經撥款三十多萬兩,從遼東到西北,多了不少水井,大大緩解了干旱,若非如此,怕是北方已經有了逃難的流民潮。”
“太子的天津衛,還有此次直隸的馬路工程,需要大量勞工。”
宏豐帝雙眼一亮,是啊,太子在天津衛,還有北王在遼東,一直找朝廷要人。
還有馬上要開工的,直隸的馬路大工程,也需要大量勞工。
剛好,可以從北方抽調人口去。
“陛下,這大旱之后,很可能是蝗災,應該鼓勵百姓多養雞鴨,在田間地頭吃掉蝗蟲的蟲卵。剛好,北方的宏豐署也長了出來,只要是不缺飲用水的地方,養些雞鴨,不是問題。”
“愛卿此言甚是!”
北方雖然大面積干旱,但是,干旱也是有嚴重有輕微程度的。
有些地方,河流湖泊內還是有水的。
因為打井隊的貢獻,并沒有出現缺少飲用水的嚴重旱情。
配合宏豐署生長,養一些雞鴨,不是難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