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孔融人家不在乎,他覺得這合情合理,用不著半分遮掩!
而且,你說孔融不忠于吳主,人家卻敢在大庭廣眾中承諾,吳主若亡于江北,他愿隨主而去。
你若再反駁,倒好像真只顧著自己世家的眼前利益,而無視主上的圣潔之名了。
張昭實在無奈,只得說道:“既如此,待問得公瑾子敬再做決議!”
……
另一邊,孫權未如傳言那般,并未被送往許都。
他先隨張遼來到了合淝。
合淝守將嚴畯還納悶,張遼怎竟殺了回來?
但他一點也不怕。
周瑜臨走前,已經將一切安排妥當。
閉城死守,依靠豐足的糧草,待援軍歸來,自可逼退張遼。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張遼這次來,并不是來找他打仗的!
張遼射箭攜書入城,書言:
“周瑜豎子!汝主孫權已為吾所擒。速將城池讓出,不然,吾先割下孫權一耳,送入城中。繼而斷手斷足,步步施刑,直至汝獻城方止!”
嚴畯大驚失色,忙至城樓前觀望。
果見吳侯孫權被幫扶于陣前。
孫權雖然被五花大綁,但昂首而立,依舊氣魄不減。
嚴畯傻了。
他揉了七遍眼睛,也未能將城下的吳主孫權揉成別人。
事已至此,他捶胸頓足,搔首撞墻,想哭的心都有。
但亦無他法,只能一邊派信使通知周瑜,一邊獻城。
至此,張遼兵不刃血,復奪合淝城!
樂進見奪此城如此容易,突發奇想:“若攜孫權過江南下,使江東六郡盡數獻城,豈不妙哉?”
李典搖頭道:“這是遇嚴畯,若遇孫策舊部,死不獻城,還舉兵相擊又當如何?到時孫權身死,另立孫紹,恐非丞相所愿。”
張遼也覺得李典所言更為有理。
他們現在所帶軍卒不多,能守住合淝城,能順利將孫權交予丞相,方為上上之策!
嚴畯無奈獻城,只好攜兵南退。
半路,得遇張昭所派斥候,乃請公瑾歸吳。
嚴畯又派信使,聯系周瑜歸吳,商議營救吳主之事。
……
而此時此刻,周瑜正逼曹操大軍至困境難出!
站在山頭,看著曹軍艱難跋涉,痛苦過澤的樣子,周瑜英俊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翹起!
曹軍雖未立起曹操帥旗,但周瑜心中十分清楚。
曹操必在此軍之中!
他在等,等著吳侯援兵盡至,而后前后夾擊。
他周瑜必擒曹操于云夢大澤,從此名揚于天下!
屆時,以曹操為籌碼,換取壽春及徐州之地。
江東若能雄踞徐、揚二州,坐擁膏腴之地,自可成就霸業,與北方分庭抗禮!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